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開展永續生活的新建築思辨 綠色思維從設計思考、反轉土地的能量

提要

開展永續生活的新建築思辨 綠色思維從設計思考、反轉土地的能量

國內在永續表現傑出的建築業者,齊聚一堂,開展一場永續生活的新建築思辨,以積極解決全球都刻不容緩的課題:淨零碳排。
國內在永續表現傑出的建築業者,齊聚一堂,開展一場永續生活的新建築思辨,以積極解決全球都刻不容緩的課題:淨零碳排。

本文共2071字

經濟日報 台北訊

COP27落幕,一項全球建築業的摘要報告中指出,建築業碳排不減反增,聯合國研究中也顯示,建築產業的碳排量佔全球近四成。但驚人的數字也代表建築營造產業只要開始積極作為,就能對淨零有極大貢獻。

因此《地球解方 2023:永續設計行動年會》特別邀請國內在永續有傑出表現的建築業者,包括宏國建設執行長林鈺芳、冠德建設總經理張勝安、將捷建設執行長林莉婷,開展一場永續生活的新建築思辨。

「我不希望,以後我們問候語,會從『你好嗎?』變成『你家好嗎?』」主持這場座談的台灣綠領協會理事長陳重仁,以幽默而發人深省的這句話為整場論壇引言,因為全世界很多地方正發生氣候災害。他表示,從氣候變遷晉級到氣候緊急的時代,全球都面臨刻不容緩的課題:淨零碳排。

從建築物的生活營運開始改善

關於建築業的碳排,分為兩部分,一是在是營運階段產生的,就是平常的生活中排出來的碳,約占3/4,稱之為「營運碳」;另外1/4是在建物蓋好之前產生的,稱之為「隱含碳」。

宏國建設執行長林鈺芳表示,宏國建設花費8年時間,改善興建超過30年的企業總部,降...
宏國建設執行長林鈺芳表示,宏國建設花費8年時間,改善興建超過30年的企業總部,降低營運碳的排放,一年減少近四成的用電量。

營運碳可以利用節能減碳的方法來改善。宏國建設執行長林鈺芳表示「可以透過先進的科技,以及創新的設計,來改變建築的使用方式,進而節省資源的浪費以及碳排放,並提供使用者更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事實上,宏國建設花費8年時間,改善興建超過30年的企業總部。

例如全面更新大樓內部空調與通風路徑,升級空氣過濾系統降低室內外PM2.5的影響,也加裝了CO2偵測器,確保室內含氧量足夠,在2017年獲得UL建築物室內空氣質量認證,是亞洲首座獲得認證的建築物,加上陸續更新用電設施,至2021年用電量已經減少38%,近400萬度電量,等於是2,216噸的碳排放,數字極為可觀。

以更前瞻的視野,制碳機先

冠德建設總經理張勝安提出更全面與積極的思考,並承諾將用ESG、永續發展,作為未來...
冠德建設總經理張勝安提出更全面與積極的思考,並承諾將用ESG、永續發展,作為未來核心理念,翻轉土地的能量,創造城市的新生。

可見,建築物利用科技方法節能,降低營運碳的排放十分重要,畢竟根據統計,建築物蓋好後,日常維持建築物運作的耗能,就占60%以上。

提出另一個更積極的思考,「是不是要在建築蓋之前,就提前思考,為往後的耗能維養找到最經濟的方式,因為建築物的生命週期短則30年,長則百年」。

為此,未來冠德4.0已經定調,要用ESG、永續發展,作為未來核心理念,「來翻轉土地的能量,創造城市的新生」,除了設計思考、原料取得,從土地開發的源頭就開始考慮永續,例如結合城區經營,提供整體服務配套,打造未來生活體驗,這樣建築業者與消費者的關係也將永續,而不是在房屋交易後就結束。

將捷建設執行長林莉婷表示,現階段更多關注是在環境保護,只要採取對生態友善的策略,...
將捷建設執行長林莉婷表示,現階段更多關注是在環境保護,只要採取對生態友善的策略,自然能達成永續,可以說是殊途同歸。

將捷建設執行長林莉婷同樣認為,「建築的生產週期非常長,從土地拿到之後,我們進行1年到1年半的設計,才開始進行到工程施工,雖然是這麼長的一個鐘擺長度,但很多工法、材料、結構的形式,卻在一開始設計時就決定了,一棟剛落成的大樓,設計可能是5年前就完成,都更案更可能在10年前就開始。」因此無論是生命週期裡營運所產生的碳排,還有在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隱含碳,也都在之前就注定。

林莉婷說,將捷建設關注更多的是在環境保護,已經著手針對企業總部、淡水經營的休閒園區做碳盤查,了解現有的設計跟建築的規劃與碳排的關聯,此外也重視環境友善的設計,因為他們發現只要採取對生態友善的策略,無形間,就解決了許多面臨到的永續挑戰。

她以在淡水的園區為例,透過生態的調查,發現物種比以前更多,也代表生態結合綠色節能的設計,不但可以有效環境,也可以創造更多生活休閒的體驗。

而在公司治理方面,將捷建設自2017年就已經將CSR,升級到ESG的理念,公司從上到下,從經營層到執行的團隊,開始將理念落實於商業模式跟創新方向,並在2021年榮獲臺灣企業永續獎銅牌。透過建築產業的自我省思,將永續理念在設計之初就積極導入,將能同時解決隱含碳與營運碳的問題。

在永續面前,成本不是藉口

而在工料雙漲的現實中,建築業又面臨減碳壓力,林鈺芳認為,成本的議題無法規避,但還是可以從設計的角度去解決,如「在開始就先設想環保元素,包括如何節電、如何節水,有了想法應該就可以降低需要投入的成本,因為先期先想好,比後面再加設備要來的更有投資效益。所以成本的部分要努力的在前面很緊張的5年內,趕快把細節想的更透徹,讓建築可以更適合人居住。此外,另外一個關鍵是消費者,若大家都願意為綠建築多投入金錢,一定可以得到回報。」

林莉婷也呼應綠建築需要消費者的認同這個觀點,她說「我們畢竟是一個企業,推動的任何的產品,其實到最後就是要面臨到消費者買不買單。此外,誠如之前其他同業所言,這個產業的生產的週期其實滿長的,任何的創新,如果一開始 沒有把握,那就會造成很大的損傷。」

因此,她盼望有官方或專業的手冊,可以讓業者在設計時就可以評估碳排量,這將會讓很多業者受惠,將捷建設目前是由內部團隊自行先以本身案例去計算,先自我碳盤查,也能有效找到減碳的核心關鍵。此外,創新是非常耗費成本的一件事,林莉婷表示,為了降低成本與風險,將捷建設是將創新分散執行,每一代導入一項創新,讓將捷建設所推出的建築不斷演進,是兼具創新與務實的策略。

距2030年只剩下7年時間,減碳50%是非常緊張的目標,這件事沒有人能成為局外人,透過這場座談,希望能帶動政府、業者與消費者,更進一步關心居住永續的議題。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鉅田潔淨以農業廢棄物再利用 為企業客製化減碳ESG方案
下一篇
萬士益冷氣攜手一銀 淨河愛台灣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