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65歲老先生2個月3次送急診,高齡妻子老老照顧...奇美醫護「到府服務」 成功為醫病減壓

提要

急診室「到府」 奇美醫院為醫病減壓/奇美醫護出任務!急診室「到府服務」,成功為醫病減壓

奇美醫院急診部在院長林宏榮(中)的支持下,今年3月推動急診居家醫療,團隊成員包含受過老年醫學專科訓練的急診醫師、護理師、社工、行政人員等。黃菁惠攝
奇美醫院急診部在院長林宏榮(中)的支持下,今年3月推動急診居家醫療,團隊成員包含受過老年醫學專科訓練的急診醫師、護理師、社工、行政人員等。黃菁惠攝

本文共2300字

遠見雜誌 李加祈

高齡患者因多重慢性病頻繁出入急診,造成病人和家屬身心俱疲,也影響醫院急診服務量能。對此,奇美醫院實施急診居家醫療,讓高齡病人三日內「再急診率」下降六成多,如何做到?

65歲的陳先生(化名)腦中風行動不便,又因長久臥床導致皮膚多處壓傷、褥瘡,為了處理身上傷口,被救護車送來奇美醫院急診,這是陳先生兩個月以來,第三度被送來急診……。

其實,陳先生是台灣許多高齡病人就醫的縮影,高齡病人常因為有多重慢性疾病頻繁進出醫院。

高齡病人,三日內「再急診率」降六成多

「急診是長輩就醫的第一站,」奇美醫院急診部部長、台灣急診醫學會理事長許建清觀察,許多高齡病患因為多重慢性病纏身,健康狀況始終無法獲得全面控制,因此時常出現在急診,成為急診的frequent flyer(經常進出急診的病人)。頻繁出入急診不僅耗費病人和家屬的時間心力,也會影響醫院急診的服務量能。

今年3月,奇美醫院推行「急診居家醫療」,從被動收治病人,轉為主動出擊,讓合適的急診高齡病人,在家中完成後續照護,能提早出院或避免住院。

兩到三人一組的急診居家醫療團隊,彷彿化身「行動急診室」,拖著一個裝滿醫療器材的行李箱,從急診出任務。由受過老年醫學專科訓練的急診醫師帶隊出征,偕同護理師、社工、營養師、物理治療師等專業醫護人員,一起前往病人家中訪視。

奇美醫院實施急診居家醫療後,高齡病人三日內「再急診率」下降六成多,14日內「再住院率」更下降超過72%,居家醫療不只提升病人就醫便利性,也改善急診壅塞,將病床讓給更需要的人。

身為南部醫學重鎮,奇美急診每個月收治近1萬名病人,是台南急診就診人次最多的醫學中心,更是南台灣緊急醫療系統的重要防線。

事實上,奇美醫院並非今年才關注高齡議題,早在十多年前,奇美醫院便看見高齡病患就醫的特殊需求,也在2019年,率先成立亞洲第一個「高齡急診科」。建立急診、整合醫學、老年醫學、門診、居家照護的跨科別團隊,提供長輩全人性評估和連續性照護。

剛開始,奇美急診推行居家醫療挑戰連連。護理師致電關心病人離開急診後的恢復狀況,被誤以為是詐騙電話,屢遭拒絕。也有病人以為急診醫師拒絕治療,所以才要他回家,「醫師你真的會來家裡嗎?」是最常見的疑問。

有次,奇美醫院急診主治醫師何郁玠到個案家中進行居家醫療,一踏進家門就被大陣仗嚇到,阿公的孩子和孫子們將近20人全部擠在客廳,三代同堂就為了親眼目睹醫師真的來家裡治療。「怎麼會有這麼好的事!」病人和家屬對於居家服務的不敢置信,常令奇美急診居家醫療團隊哭笑不得。

高齡病人在醫院住院不被鼓勵下床活動,因此,常出現出院後行動能力大幅衰退的現象。但,若讓高齡病人回到家中治療,活動能力便會提升許多,「長輩在熟悉的環境更能自在活動,對病人復原有正面影響,」許建清補充,畢竟,家還是最好的病房。

奇美醫院急診部部長許建清(右)至病人家中協助藥物整合。奇美醫院提供
奇美醫院急診部部長許建清(右)至病人家中協助藥物整合。奇美醫院提供

慢性病照護、整藥服務,同時兼顧

急診室醫護人員步調匆忙,因為緊急醫療處理分秒必爭。對急診醫師來說,要從繁忙的醫院前線,轉到居家高齡醫療,也需要不斷學習並調整工作模式。急診居家醫療的重要推手、奇美高齡急診科主任黃建程提到,急診醫師的訓練著重在全科別的急性照護,但若要提供長輩居家服務,還要加上老年醫學專科,才能提供整合性的高齡健康照護。

有別於急診的急救思惟,老年醫學專科強調以「患者需求」為中心的全人醫療,很多慢性疾病很難根治,只能加強控制,讓高齡病患能維持生活品質。

「要看病人在乎什麼,很多老人家就只是希望能開心地待在家裡,」目前正接受老年醫學專科訓練的何郁玠提到。

腦中風導致行動不便的陳先生,今年初因新冠肺炎確診而住院,長時間的躺臥,讓行動能力急速退化,出院時連坐姿都只能為維持20秒鐘。

回到家中,生活範圍被局限在床上的陳先生,時常盯著天花板,懷疑人生意義,甚至需要倚賴藥物才能入睡。今年3月,陳先生因為肺炎再度到奇美急診掛號,醫師便為他申請居家醫療服務。

透過實地居家訪視,急診醫師、護理師、物理治療師和營養師共同設計復健與營養療程,三個月後,陳大哥已能拄著拐杖走路,結束臥床不見天日的昏暗日子,重拾生活自理能力,在旁照顧的妻子也因此激動不已。急診居家醫療帶來的改變,不僅限於病患,家庭的照護重擔也輕省許多。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出現許多「老老照顧」家庭,由同為年長者擔任主要照護者。

在老老照護家庭裡,當丈夫或妻子接受急診居家醫療後,伴侶也想順便看病,甚至連巷口鄰居也要來申請服務。有了急診居家醫療後,病人對奇美急診的服務滿意度,更從93.8%提升到100%。

著重人才培育,強化社區合作

今年全台灣急診壅塞問題嚴重、多數醫院面臨醫護大缺工,奇美急診之所以能創新居家醫療服務解方,許建清認為,關鍵在院方支持。當各界都在討論人力缺口,奇美醫院院長林宏榮看到的卻是人才培育,「要先有人才,才能轉變為人力!」

為了讓奇美急診居家醫療順利推行,林宏榮支持團隊到國外參訪,到同樣面臨超高齡社會挑戰的日本,觀摩居家醫療的方式與成效。不只參訪日本的醫院,奇美團隊也深入日本社區,學習醫療院所如何與社區照護單位合作,攜手建構完善的照護網絡,讓社區長輩安心在地老化。

未來奇美將擴大與社區照護單位的合作,「社區資源一起投入,才能把居家量能做大,」許建清強調,奇美急診發展的所有服務,都是為了滿足病人的需求。奇美醫院急診根據病人需求,提出各種解方。從十多年前的急診整合醫療、急診安寧到現在的急診居家,每項都是最前線的急診醫師看見問題癥結,進而提出的相對應服務。

許建清認為,最有價值的部分就是:病人因為你的介入,健康立即獲得明顯改善。這不僅是許建清的個人信念,也是奇美急診團隊的共同使命。

※本文由《遠見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關心世界之外,《遠見》同樣關心台灣的現在與未來。藉由觀察、採訪、民意調查,深入分析報導台灣社會的大脈動,提供與世界趨勢互相映照、反思的平台,希望能夠用財經知識拓展前瞻視野,以人文養分積累素質品味,成為台灣以及整個華人社會中「前進的動力」。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整理包/超甜匯率讓人想換鈔?日幣7月將改版 新鈔長怎樣?重點一次看
下一篇
花壽司裡有蛞蝓!連鎖壽司店疑爆食安問題 北市衛生局將到餐廳稽查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