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星展料台GDP先蹲後跳:可能成為下一輪AI主要受益者

本文共1082字

經濟日報 記者楊筱筠/台北即時報導

星展集團預期,台灣經濟成長率(GDP)將先蹲後跳,今年下修一個百分點至0.5%,明年反彈至3.5%。星展集團資深經濟學家馬鐵英示警,台灣今年要注意聖嬰現象,恐影響通膨,造成食品價格上漲,惟對台灣經濟成長衝擊沒那麼大,預期台灣今年CPI 2.3%偏高,明年降至1.4%。

馬鐵英強調,今年下調多數亞洲國家經濟GDP,包括下修大陸至5%,下修香港至4.8%,同時基於貿易導向、出口依存度高,星展下修新加坡、台灣、越南一個百分點,台灣僅剩下0.5%,「台灣與越南依賴電子產業,經濟循環敏感度高」。

對於貨幣政策,馬鐵英預期美國聯準會(Fed)今年下半年存在一次升息機會,終端利率調升至5.5%見頂,料美延宕至2024年下半年降息,降息終端利率4.5%。

台灣出口周期料已經觸底 但前景仍具不確定性

馬鐵英認為,台灣出口周期可能已觸底,但製造業的去庫存過程仍在持續進行中,經濟轉至明確復甦仍需一定時間。以電子零組件產業為例,庫存出貨比已從2月份的高點回落,但仍接近2001年和2008到2009年的歷史峰值。從過去經驗推估,目前電子業去庫存過程可能還會延續幾個季度,直至2023年底。

不同產業的表現存在明顯差異。出口衰退已帶來溢出效應,削弱了企業的設備投資,並對交通、運輸、倉儲等貿易相關服務產業產生了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受惠於疫後重新開放帶來的消費需求,住宿、餐飲、零售等消費相關的服務產業仍保持強勁,勞動力市場也展現出良好的韌性。

2023年下半年的出口前景仍具不確定性。疫情造成傷痕效應,政策刺激空間受限,讓大陸經濟在疫情後的復甦不如預期。同時,歐美經濟也可能因高利率、緊縮性貨幣政策而進一步放緩。全球主要經濟體需求面的低迷,可能延後台灣出口復甦的時間點,或制約復甦的力道。

AI熱潮 台灣有可能成為下一輪主要受益者

馬鐵英指出,AI技術的應用有望提振2024年的出口表現。隨著與AI相關的高效能計算(HPC)市場的強勁成長,以及個人電腦、智慧型手機等傳統市場的周期性好轉,2024年全球半導體市場的出貨量有望恢復正成長,扭轉今年的下滑趨勢。考慮到台灣晶圓代工廠在全球先進製程晶片市場中的領先地位,台灣有可能成為下一輪由AI驅動的科技週期反彈的主要受益者。

聖嬰現象對台灣的經濟影響預計相對溫和。聖嬰現象可能擾亂東南亞、南美、澳洲等多個地區的農作物種植,導致全球農產品價格上漲,進而透過進口渠道推升台灣的食品通膨。聖嬰期間的極端天氣條件,例如強颱風的發生,也可能直接推高台灣本地的食品價格。考慮到目前國際油價表現較預期疲軟,聖嬰現象帶來的食品通膨風險尚不足以改變對總體CPI的預測。

星展銀行(台灣)。聯合報系資料照
星展銀行(台灣)。聯合報系資料照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國債鐘揭露平均每人負債27.4萬 攀新高
下一篇
辜仲諒重返中信金董事會 相隔17年 以法人董事代表身分回歸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