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貿易衰減...出口大國重傷 大陸、德國等景氣持續降溫

提要

西方產業政策轉向保護主義 商務萎靡加劇製造業壓力 大陸、德國等景氣持續降溫

全球貿易衰減正在重塑全球經濟景況,美國和印度等依靠內需的國家成為贏家,中國大陸和德國等仰賴出口的國家則淪為主要輸家。(路透)
全球貿易衰減正在重塑全球經濟景況,美國和印度等依靠內需的國家成為贏家,中國大陸和德國等仰賴出口的國家則淪為主要輸家。(路透)

本文共878字

經濟日報 編譯陳苓/綜合外電

全球貿易衰減正在重塑全球經濟景況,美國和印度等依靠內需的國家成為贏家,中國大陸和德國等仰賴出口的國家則淪為主要輸家。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世界貿易組織(WTO)數據顯示,全球貨物貿易今年第1季比去年第4季減少,延續去年開始的低潮,經濟學家預估,今年都將維持頹勢。

全球貿易流動減弱,正在拉大20國集團(G20)之間的成長差距,失去優勢的一方為素來享有貿易順差的出口導向經濟體,成長正落後於美國和印度這類市場龐大、相對仰賴內需的國家。

主要國家貨物出口占比
主要國家貨物出口占比

美國亞特蘭大聯邦準備銀行的早期指標顯示,美國經濟正以年率接近6%的速度成長,印度第2季經濟也擴張7.8%,為一年來最大增幅。相形之下,較仰賴貿易的歐元區,第2季成長勉強維持正值,比新冠疫情爆發前還疲弱。

貿易不振反映許多暫時性因素,包括利率和生活成本攀升,以及全球商品荒緩解,使企業庫存回升,這也導因於許多較長期的變化,例如中國大陸成長減緩,西方產業政策更偏向保護主義,以及更加訴諸以經濟措施為地緣政治競爭的工具,包括科技禁運、監控對外投資等。

貝倫堡銀行(Berenberg Bank)首席經濟學家施密丁說,未來全球貿易將變得沒那麼全球化,逐漸轉向區域化,並從貨物貿易轉向服務貿易,有利美國和印度等專精資訊科技(IT)等服務的經濟體,衝擊中國大陸和德國等製造業大國。

融資成本升高也是減弱貿易的因素之一。隨著銀行緊縮信用管道,消費者支出與企業投資都面臨壓力,美元利率上漲及伴隨而來的強勢美元,也可能掐住關鍵的貿易融資。

全球商務萎靡正在傷害各地的智慧手機與機械製造商、以及船運業者等產業,加深製造業衰退,工業產值占比重較高的經濟體,更是尤其痛苦。世界銀行資料指出,製造業占中國經濟產出的近三分之一,占德國的18%、占美國的11%。

美國已成為全球經濟的異數。雖然跡象顯示勞動市場正在降溫,但消費者支出依然熱絡,製造業產出似乎也優於其他先進經濟體。

美國13日將公布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為聯準會(Fed)9月決策會議前的最後一份通膨報告,預料年升率將加速攀揚至3.6%,但核心CPI年生率將降溫至4.3%,為2021年9月來最小升幅。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FT:這波金價上漲純屬「中國製造」
下一篇
小摩 CEO 暗示五年內交棒 重申全球經濟前景「審慎悲觀」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