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還能抽獎?!


如何參加?簡單兩步驟
✅ 登入會員
✅ 讀 AI、半導體、電動車 文章


讀 3 篇、集滿 3 點
💰 輕鬆坐等抽 LINE POINTS 💰


不再通知
notice-title img

📢 讀好文還能抽獎?!


如何參加?簡單兩步驟
✅ 登入會員
✅ 讀 AI、半導體、電動車 文章


讀 3 篇、集滿 3 點
💰 輕鬆坐等抽 LINE POINTS 💰


不再通知

碳匯變現3/碳權轉碳匯 企業常見3種NG觀念 小心夢一場

台灣碳權交易所在去年底上路,圖為平台啟動日當天,經濟部長王美花(左起)、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國發會主委龔明鑫、環境部長薛富盛、碳交所董事長林修銘合影。記者潘俊宏/攝影
台灣碳權交易所在去年底上路,圖為平台啟動日當天,經濟部長王美花(左起)、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國發會主委龔明鑫、環境部長薛富盛、碳交所董事長林修銘合影。記者潘俊宏/攝影

本文共1572字

經濟日報 記者孫靖媛、徐珮君、林安妮/台北報導

台灣碳權交易所在去年底開張,明年台灣還將首度開徵碳費。在碳有價時代,不乏有人在台股點名「碳權概念股」,而在淨零減碳壓力下,不少企業也急著到處找尋綠電,或者購買碳權商品來做碳中和,實務上,專家就常發現三種NG觀念,恐讓企業白做工。

碳匯新時代1/買山種樹就能讓自然碳匯變碳權?為何專家都說台灣很難發碳權財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本週免費看VIP文章,剩
或者
選擇下列方案繼續閱讀:

加入數位訂閱 暢讀所有內容


彭博等8大外媒、深度內容、產業資料庫、早安經濟日報、無廣告環境

加入udn會員 閱讀部分付費內容

免費加入

會員可享有收藏新聞、追蹤關鍵字.使用看盤系統等服務

登入udn會員 免費試閱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年後轉職潮 /隔壁同事離職薪水竟不是主因?AI時代比專業更重要的工作特質還有這幾個
下一篇
股災心理學2/漲多必然修正 與其擔憂美股要崩了 不如留意資金往這邊去了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