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572字
台灣碳權交易所在去年底開張,明年台灣還將首度開徵碳費。在碳有價時代,不乏有人在台股點名「碳權概念股」,而在淨零減碳壓力下,不少企業也急著到處找尋綠電,或者購買碳權商品來做碳中和,實務上,專家就常發現三種NG觀念,恐讓企業白做工。
碳匯新時代1/買山種樹就能讓自然碳匯變碳權?為何專家都說台灣很難發碳權財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 讀好文還能抽獎?!
如何參加?簡單兩步驟
✅ 登入會員
✅ 讀 AI、半導體、電動車 文章
讀 3 篇、集滿 3 點
💰 輕鬆坐等抽 LINE POINTS 💰
📢 讀好文還能抽獎?!
如何參加?簡單兩步驟
✅ 登入會員
✅ 讀 AI、半導體、電動車 文章
讀 3 篇、集滿 3 點
💰 輕鬆坐等抽 LINE POINTS 💰
本文共1572字
台灣碳權交易所在去年底開張,明年台灣還將首度開徵碳費。在碳有價時代,不乏有人在台股點名「碳權概念股」,而在淨零減碳壓力下,不少企業也急著到處找尋綠電,或者購買碳權商品來做碳中和,實務上,專家就常發現三種NG觀念,恐讓企業白做工。
碳匯新時代1/買山種樹就能讓自然碳匯變碳權?為何專家都說台灣很難發碳權財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完成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