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職感心教練/強化自我價值 激發工作熱情

辦公室示意圖。 彭博資訊
辦公室示意圖。 彭博資訊

本文共1038字

經濟日報 張子謙

春節假期剛過,各行各業陸續返回工作崗位,但您還惦記著剛領完的年終獎金,並摩拳擦掌想要好好表現,期望來年獲得更高報酬嗎?其實,人們通常對於經濟上的激勵會有所反應,但他們的反應有時不符合激勵背後的意圖。

「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是一個行為經濟學的理論,為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和阿摩司.特沃斯基(Amos Tversky)所提出來。該理論強調了人們對於潛在損失的過度擔憂,相對於相同價值的潛在收益,他們更傾向於避免損失。這種心理現象可能導致員工面對未來,更偏向於穩定的選擇,而不願意冒險。

即使經濟上的誘因可能暫時改變行為,並帶來一些成就感,但其影響力僅屬短暫。行為的持久性和帶來正面動力的關鍵,在於個人是否能建立堅固的價值體系,因為價值觀是指揮個人動機和行為模式的最高指揮官。

當價值觀與工作意義相契合時,將激發出對工作的熱情與動力,並帶來長遠的效益。而個人設定的目標,必然對他本身具有價值與意義,所以當目標愈符合他所需要的,他所受到的激勵感受愈強烈,促使行為更積極主動。

試著問自己以下問題,重新思考並檢視工作帶來的意義:

首先,我受雇來做什麼的?現在的工作內容與當初到職時有何不同?自認為是在砌磚,還是在蓋一間教堂?我只是做一件「事情」去幫別人完成工作而已;還是為自己經營一份「事業」打磨出自己的品牌?

其次,我為誰服務?我們的所作所為,便是為服務的對象做出貢獻,所以識別出有哪些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後,找出最終服務的對象,而這包含自己。瞭解了服務對象,有助於明白對方的需求,以及因為有我才能做出的貢獻。

第三,我可以如何為自己與組織帶來價值?價值是專業、能力、知識與態度綜合表現的成果。須深切瞭解自己擁有的優勢,充分發揮在具體的目標與服務的對象上。同時,可以逆向思考,倘若由別人來負責這份工作,他們的表現與我有何不同之處?為什麼?這種反思可以幫助自己找到獨特之處,進而提供更有價值的貢獻。

唯有目標明確且自我負責的行為,能強化自我價值感,所作所為對自己而言愈正確,愈和個人能力,價值系統以及真正的需求達成平衡,愈有助於讓自己感受到自在與舒適,隨著努力和成就經歷的累積,便能維持長久的動力。

24節氣中「雨水」剛到,正是農夫開始播種的時節。在這甲辰龍年新春伊始,展開工作序幕之際,深思熟慮工作對自己的真正意義,激發內心的熱情和渴望,將帶來滿滿的收穫。祝福大家心想事成。(作者是科技公司專案管理部門處長、實習企業教練)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經營密碼/發展品牌的十個途徑
下一篇
行銷策略/減法哲學 提升營運效率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