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風電大人物/東方風能陳柏霖 百億打造台灣本土離岸風電海事工程船隊

東方風能營運長陳柏霖。 記者余承翰/攝影
東方風能營運長陳柏霖。 記者余承翰/攝影

本文共2061字

經濟日報 記者孫靖媛/台北報導

「海事工程船是世界上非常稀缺的資源,尤其是現在全世界都在蓋離岸風電,三大海事工船都要用搶的,」東方風能執行長陳柏霖直言,現在的三大海事工船,包括水下基礎、海纜佈設、風機安裝工作船,都成為全球各地競相爭取的資源。

陳柏霖是國內著名的海事工程宏華營造家族的第二代,正因為看見國內外離岸風電產業風生水起,他看好未來20-30年的離岸風機維運市場,2019年起,東方風能陸續投資11艘離岸風電船機,2021年採購了全台最大、造價超過30億元的大型離岸工程船;2022年,更是大手筆採購造價高達40億元離岸風電佈纜船。

陳柏霖說,早年離岸風電產業進入台灣時,所有的人員、技術、製造工法及作業程序等,皆來自歐洲,國際企業要與台灣本地融合及彌平文化差異,本就不是件易事,這些困難與挑戰都需要靠時間克服。

不過,他認為,台灣作為亞洲離岸風電的開拓者,比起正準備起跑的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家,已經更早做到規模化,這代表著台灣要更加積極投入這個產業,否則等亞洲其他國家一起來,台灣競爭力很可能會被追過,而他也在這些年台灣大力發展離岸風電後,深刻體會到,台灣在離岸風電海事工程方面,需要有自己的船隊。

東方風能先前砸下40億元購買多功能工程船「東方海威」,之後還要再投入10幾億元改裝為海底佈纜船,未來將可裝載5,000噸以上的電纜,舖設總長超過100公里,這艘船也將備有3,000米深海工作級水下無人載具,成為世界前十大高規格的海事工程船。目前,東方風能已經是全台持有規模最大船舶的海事工程船商。

海能風場、台電一期風場 都有他的身影

台電離岸風電一期位於彰化芳苑外海7.2到8.7公里處,原定目標是2020年底併網發電,不過,受疫情影響,原定5月開始海上施工作業延宕一個月,直到6月13日清晨5點,由台灣本土拖駁運輸的水下基樁,終於抵達台電離岸一期風場,準備進行水下基礎打樁作業。

陳柏霖說,當時,台電一期風場工程受阻,施工商委託東方風能緊急調派東方八號,前去支援拖帶基樁運輸駁船「東方巴法洛」(DF Buffalo),要將首批水下基樁一共12支,從台中港拖駁至台電一期風場後,再交付給現場打樁船「守護者號」,以配合風場預定施作工期,終於為離岸風場建制揭開序幕。

先前支援船東方八號,不只幫台電一期風場解圍過,海能風場(Formosa 2)施工中的物資補給任務,也有它的身影。聽陳柏霖說起這幾段海事工程船如何在大海移動搶時間,聽者心中也頗為驚心動魄。

回想過去兩年因疫情遭遇的困難,陳柏霖說,在疫情期間,風場施工延宕十分常見,幾乎所有預計施工的風場,作業時程都不斷往後推遲,每個業者皆承受不小衝擊,不過,今年情勢已逐漸明朗,風場建置速度非常快,「東方風能參與的近岸短海纜鋪設作業,過往三年只鋪了四條,但今年一個月內就鋪了兩條,速度非常快。」

他坦言,一個全新的離岸風電產業,遭遇疫情的磨難,真的是很不幸的事,也讓不少人對離岸風電產業心生疑慮,不過,從今年開始可以看到,大部分風場趕工、建置都非常順利,「這也讓大家學到一個經驗,面對危機,大家只能攜手同行。」

東方風能投入巨資購入布纜船,達成海纜施工完全國產化。 圖/東方風能提供
東方風能投入巨資購入布纜船,達成海纜施工完全國產化。 圖/東方風能提供

盼國產化加分項目 納海事工程服務業

東方風能大舉投入離岸風電,儘管他對產業信心滿滿,但是在現實層面,由於目前在25項離岸風電國產化標準項目中,所有加分項都在製造業,海事工程幾乎是零,即便國籍船有保障優先權,卻也無法保證商模合理,這點卻也讓他必須常常花心力說服股東。

以海纜製造為例,台灣電線電纜領導廠華新麗華就與丹麥的廠商合作,雙方要在台灣做本土海纜製造,且不用取得任何開發商合約就能直接投入,原因正是國產化對製造業有相當程度的保障,開發商只要使用華新麗華的電纜就可以獲得加分,在競標風場資格時,排序可以前面一些。

但對海工產業就不是如此了,「東方海威還沒改裝成布纜船前,是不可能取得任何(開發商)合約的,就算我們前期投了20幾億,信用擺在那也沒用,那究竟還要不要再投十幾億下去,這是一個很難抉擇的問題,」陳柏霖說。

陳柏霖表示,既然製造業可以獲得國產化加分,希望政府也能考慮將海事工程納入加分項考量,讓海工業者與客戶能保持互相吸引力,而不是一種恐怖的平衡。

東方八號前去支援拖帶基樁運輸駁船。 圖/東方風能提供
東方八號前去支援拖帶基樁運輸駁船。 圖/東方風能提供

海上跨國發展 最國際化的產業

當然以東方風能的規模來說,台灣市場只是一小角,由於船舶進口規格高,在培養人力、建立技術團隊上,也得採用歐洲規格,不過,這樣的做法就需投入更高的成本。

陳柏霖表示,東方風能是採多種船種的經營模式,雖然在公司內細分到每一種船種,都建立一個團隊是不現實的,但要應對未來離岸風電領域的快速發展,只能在管理和技術能力建立上,付出更多努力。

他推測,等到2026、2027年左右,亞洲有更多離岸風場建置時,包含日本、韓國、菲律賓、澳洲項目推動,區域產業比較活絡,東方風能的工作區域跟時間就不會僅限台灣。

此外,目前東方風能也同時佈局包含泰國、馬來西亞、汶萊的油氣田產業,由於油氣田365天全年無休,東方風能的船舶和團隊能夠在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冬季閒置時,轉移到其他地區進行作業。

這種多元化的經營模式不僅提高了船舶和團隊的利用率,也能增加收入來源。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高齡通膨危機4/老年族群所得 仰賴「移轉收入」
下一篇
高齡通膨危機2/外食漲最兇 看護也變貴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