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讓資訊電子業從量大變偉大

電子產業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電子產業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本文共1236字

經濟日報 詹文男

台灣資訊電子產業經歷了疫情階段因遠距上班的資訊電子設備需求而有不錯的表現。但隨著疫情趨緩解封,過去的高需求不再,整體經營似乎遇到了一些瓶頸。雖然短期間有電動車及AI概念股的加持,但就長期的角度觀察,這種依靠代工的商業模式,似乎也到了一個需要調整的時刻。

有人就提到,過去在紅海廝殺的低毛利代工模式,應該轉向品牌,但異議者認為,作品牌沒有規模夠大的本土市場,很難竟其功。因此有人就提出應可參照德國模式,透過大量隱形冠軍的培養,來形成新的護國群山。問題是,這些護國群山的主軸應該是什麼呢?筆者認為Green、Real、Ego、Autonomous及Transformation應該是可以著力的方向。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本週免費看VIP文章,剩
或者
選擇下列方案繼續閱讀:

加入數位訂閱 暢讀所有內容


彭博等8大外媒、深度內容、產業資料庫、早安經濟日報、台股明星賽、無廣告環境

加入udn會員 閱讀部分付費內容

免費加入

會員可享有收藏新聞、追蹤關鍵字.使用看盤系統等服務

登入udn會員 免費試閱

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博士、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具30餘年高科技產業研究經驗,專業於策略轉型及產品市場發展規劃。於政大EMBA及台大商研所教授高科技產業分析與策略。金書獎著作《作自己職場的諸葛亮》。

上一篇
永續發展 應破除排名迷思
下一篇
企業編製永續報告 別應付了事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