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中國醫療違規行為 賣門診掛號回流藥影響就醫品質

本文共989字

中央社 台北7日電

近期中國出現陪診員收取服務費,販賣門診掛號的黃牛行為,及「藥販子」向醫保參保人收購藥物,轉售給醫療機構圖利的違規行為,醫療機構再將這些藥物售予患者,成為「回流藥」,影響中國醫療品質。

綜合中國媒體報導,為滿足老年人、行動不便人士、異地就醫病患等的陪診服務需求,中國過去幾年開始出現「陪診師」相關工作,但近期傳出陪診師販賣門診掛號等黃牛行為,擾亂醫療秩序。

法治日報6日報導,一名北京家長因女兒連日發燒、咳嗽,到住家附近的公立、私立醫院遍尋不著掛號即可診治的醫院,於社群平台上求助,有陪診師以人民幣500元(約新台幣2288元)販售掛號服務,讓家長質疑一般民眾就醫遇到掛號額滿等情況,是否與陪診員販賣掛號服務有關。

該報記者以患者家屬身分,聯絡七名自稱陪診師的網路帳號,提出想掛號北京知名醫院專家的門診,並提出隔日要就診的請求,即便當週的掛號全滿,陪診師還是表示提前留了掛號號碼,有特殊渠道能將患者資訊加入醫院就診系統,並收取600元當作專家掛號的服務費。

中國政法大學醫藥法律與倫理研究中心主任劉鑫表示,任何形式的醫師就診號源倒賣,不僅違反市場規則,還觸犯中國國家衛計委、公安部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的打擊黃牛倒賣醫院號源相關規定。

中國衛生法學會常務理事、北京華衛律師事務所副主任鄧利強表示,黃牛倒賣就診號行為可由公安機關取締,但陪診師販賣掛號服務則難以界定其違法性質,再加上實名制預約看病普遍,社會對黃牛倒賣行為的關注已降低,一定程度影響到對陪診師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

另外,北京青年報報導,近日出現不少「藥品回收人」,醫保參保人從定點醫療機構購買藥品,「藥品回收人」購買有關藥品後,轉賣給醫療機構、診所賺取價差,醫療機構再轉售給患者,也就是「回流藥」。

中國國家醫保局日前披露,有「藥販子」在拆解重組回流藥時,常混淆劑量規格、藥品種類,還有將過期藥、假藥換新包裝再賣給藥店等。

日前一名「藥販子」多次使用11人的醫保憑證,在北京多家醫院虛假就醫、購買藥品,並將部分藥品出售獲利,最終被判處有期徒刑8年3個月。

中國政府自今年開始加強打擊「回流藥」等醫保問題,2月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關於辦理醫保騙保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指出明知利用醫保騙保購買的藥品而非法收購、銷售,及指使、教唆、授意他人利用醫保騙保購買藥品將會被定罪處罰。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大陸珍奶市場恐泡沫化 BBC揭原因
下一篇
金價走上歷史高位! 陸老牌黃金品牌準備再度衝刺上市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