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歐盟針對在地生產乾淨科技法案達成共識 嚴峻現實考驗才剛開始

本文共1122字

經濟日報 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

歐盟決策官員6日已針對新規範達成共識,將推動太陽能、風能、燃料電池等乾淨科技的在地生產,幫助歐洲工業與美中對手相競爭,並且制定全球最嚴格的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評等準則。然而,這些綠色議程卻遭遇當地農民抗議、可能排擠軍事支出、以及中國大陸低價太陽能產品氾濫的現實考驗。

歐洲議會議員與歐盟輪值主席國比利時在會談一整天後,就凈零碳排工業法案(NZIA)達成協議,可能今晚稍後生效,將簡化有助提振歐盟製造業的許可發放流程,確保在18個月內給予許可。

歐盟已設定目標,到2030年時,減排溫室氣體所需的產品要有四成是在歐盟製造。公共當局在採購乾淨科技產品時,不只要考量價格,還要評估環境準則、以及是否有超過50%的供應來自單一來源。歐盟成員國在標售乾淨能源專案時,非價格準則必須要占30%。

這項法案也將給予歐盟更大的彈性,支持在地生產,並且尋求協調各類歐盟基金。歐洲議會議員艾勒(Christian Ehler)表示,最重要的訊息是,歐盟首度對美國通膨削減法(IRA)做出回應。歐盟擔心,美國通膨削減法的3,690億美元綠色補貼,會吸引歐洲生產商外移,同時歐洲的太陽能發電也愈來愈依賴中國大陸。

歐盟也達成一項臨時的ESG評等規範協議,採用「雙重重大性」(Double Materiality)原則,要求評等業者明確公開揭露這項評等是否顧及遭評實體的住大財務風險、以及是否顧及對環境(E)、社會(S)、公司治理(G)等三面向的重大影響,又或是只考量其中一項。

評等機構也必須個別提供單一實體的E、S、G評分,而非把三個因素統整為單一分數,若評等機構提供單一分數,也必須明確說明對E、S、G等三面向的評估。總部位於歐盟的ESG評等供應商,必須取得歐洲證券和市場局(ESMA)的授權。

歐盟和成員國已推出一連串對抗氣候變遷的新規、稅務措施及投資計畫,卻遭遇農民、商業團體及政壇的反彈,特別是能源價格高漲的當前。各國農民最近已開著拖拉機上高速公路抗議德國和法國也被迫延後縮減農民的柴油燃料補貼。

歐盟執委會想配置100億歐元(107億美元)到戰略科技的提案,也遭遇成員國的反對,因一些國家認為應限制在15億美元,聚焦於國防產業,相較於綠能轉型,歐陸還有更迫切的議題要解決。

同時,面對中國大陸廉價太陽能進口的湧入,歐洲產官界卻對因應之道不同調。路透報導,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去年11月致函歐盟執委會,表達他對可能管制中國大陸進口的憂慮,警告可能扼殺歐盟快速擴張綠能的腳步,並可能導致境內的太陽能面板組裝與安裝業者破產。

歐洲太陽能產業內部也看法分歧。製造商籲請政府買進過剩的太陽能模組庫存,以舒緩供過於求,若這不夠快,可考慮貿易壁壘。更廣泛的綠能產業則反對進口管制。

歐盟決策官員6日已針對新規範達成共識,將推動太陽能、風能、燃料電池等乾淨科技的在...
歐盟決策官員6日已針對新規範達成共識,將推動太陽能、風能、燃料電池等乾淨科技的在地生產。美聯社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南海緊張局勢升溫 菲律賓總統:將強力捍衛領土
下一篇
預期下半年大量新船交付 達飛:航運費率可能下滑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