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2012大師回顧/席姆斯:歐各國需共同分攤風險渡過危機

本文共995字

經濟日報 記者/林安妮

國際經濟學界理性預期學派大師、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姆斯(Christopher A. Sims),於2012年10月25日首次在台灣發表公開演講,演講內容直指歐元區解體後果非常嚴重,歐盟國家必須團結、共同分攤風險,才能渡過危機。他也以歐洲債務危機為例說,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必須相互支持,才能發揮最大效果。

席姆斯是應聯合報系經濟日報邀請來台,他與稍早訪台的沙金特(Thomas Sargent),在去年獲頒經濟桂冠,兩人獲獎理由是,他們解答了有關經濟政策與經濟成長率、通貨膨脹、就業和投資等總體經濟變數間的因果關係。

席姆斯最為膾炙人口的一篇作品,是在1972年發表「貨幣、所得與因果」(Money,Income and Causality)論文,該文章證明傅利曼等貨幣經濟學家所說,「貨幣供給會影響通膨」,也證明了利率、通膨等變數會影響貨幣供給。

不過,在訪台之旅的首場演講,他卻說,「後來的觀察,推翻了先前觀點」。席姆斯認為,影響通貨膨脹原因非常多,「通膨常取決於外界對未來政府財政預期,以及現在政府採行了那些財政政策。」

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姆斯(Christopher A. Sims,前...
201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姆斯(Christopher A. Sims,前中)教授,昨天出席2012大師論壇「遠離風暴‧穩健前行」經濟高峰會。並與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前左四)、台灣大學財經系兼任教授劉憶如(前右四)一同出席。 報系資料照

他舉例,長期以來,美、日民眾不擔心通貨膨脹發生,卻非常憂慮政府債務與財政赤字過高,未來可能加稅,這些擔憂,促使民眾增加儲蓄、減少消費,「政府財政赤字增加,反而造成了萎縮經濟效果。」

席姆斯認為,眼前全球面臨的歐債危機,更勝於以往,在美國,僅靠美國聯準會(Fed)實施量化寬鬆政策,是不夠的,還必須搭配財政部發行國庫券,來增加更多流動性,換言之,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必須相互支持,才能發揮最大政策效果。

他也指出,美國通膨仍低,就算超過2%,也不需太擔心,目前的低通膨讓Fed還有彈性空間,操作貨幣政策,待明年美國財政懸崖問題解決後,財政部還能再透過發行國庫券,助Fed一臂之力。

現在需要擔心的反而是歐盟,歐盟與美國的情況不同,雖有中央銀行,卻少了統一的財政政策機構。

他表示,歐元區一旦解體,後果嚴重,目前歐洲央行僅量化寬鬆政策還不夠,還必須讓所有國家願意共同分擔風險、負擔歐洲債券,不過,要德國納稅人分擔西班牙、義大利的損失,如何說服民眾,本身就是個大工程。

席姆斯也表示,在民主國家,誰該為目前的經濟放緩或損失買單,或犧牲誰的權益,目前還沒有答案,這也是包括歐美國會議員,現在必須跟政府一同傷腦筋的問題,「在找到方法前,我們也只能保持樂觀的期待」。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大師論壇/卡德:Fed抗通膨 難甩脫不景氣
下一篇
2007-2023 經濟日報 諾貝爾經濟學獎 大師論壇 系列報導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