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2011大師回顧/摩坦森:美復甦緩慢 衝擊全球

本文共1572字

經濟日報 記者蕭君暉

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摩坦森(Dale T. Mortensen)表示,美國政府的貨幣政策已經用盡,財政政策刺激方案又受到兩黨惡鬥牽制,到明年也無法推行,使美國經濟復甦緩慢,將衝擊全球經濟。

《經濟日報》2011大師論壇系列—「跨越百年.再造榮景」,請到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三位得主來台,昨天由摩坦森打頭陣,在台北中油國光會議廳舉行,以「勞動力與提振經濟」為題發表演講。以下為摩坦森演講摘要:

前面幾位引言人,他們的演講很動人,我的演講可能不像他們那樣,我只是一個學者而已。

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摩坦森(Dale T. Mortensen) 報系資...
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摩坦森(Dale T. Mortensen) 報系資料照

直逼大蕭條時代

美國失業率直竄,工作錯配是原因,但景氣衰退才是元兇…

美國經濟正面臨大蕭條時代以來,最嚴重的歷史事件,這也將對全球經濟造成影響,我與另外兩位諾貝爾得主所建立的DMP模型,也將討論全球經濟歷史的發展,並以研究勞工的流動為主。

勞工流動是動態的,不是固定僵化的,失業率的高低,也是隨著時間不斷變化,尤其是與企業活動有關,也就是說,失業率高低,主要是受企業活動與景氣循環的影響。

在經濟衰退期,通常失業率攀升,像2000年與2007年美國的經濟陷入衰退,失業率明顯上升。我所研究的勞工流動方法,與古典經濟學的供需模型不同,古典經濟學認為,勞工與雇主每天都在媒合,像現貨市場一樣,一個出多少價錢要賣,另一個出多少錢要買。

我們建立的DMP模型,就是在研究、處理勞動市場的供需。在DMP模型,不論景氣好壞,失業與缺工同時存在,這反映出求職與求才者在媒合配對時,是要花時間的,也反映出雙方會有搜尋摩擦(search friction)。在景氣不好的時候,勞僱雙方彼此搜尋與媒合的時間會更長。

美國在2000年時,離職人數大於新雇用人數,當新雇用人數低於離職人數時,就表示經濟開始衰退。等到2009年6月,總就業人數開始上升,也顯示出開始步出衰退期。

救失業長期抗戰

景氣差工作媒合難,請領失業救濟延至52周,未來恐要96周…

金融海嘯期間,對經濟衝擊很大,消費者支出減少,資產價值下跌,使財富縮水達30%,銀行也開始抽銀根,當時僱主與勞工的媒合率跟著下降,新僱用勞工比率也下降。

消費者需求不振,並預期未來獲利不看好,房價資產價值下跌,均導致就業率下滑,勞僱雙方媒合時間拉長,也反過來使得經濟復甦愈來愈困難。

美國從戰後以來,自然的失業率通常在5%至6%,現在是9%,這差了4個百分點,主要是因為勞僱雙方媒合錯配(mismatch)所導致,或是有其他原因。

舉例來說,營建工人找不到工作,他們不能到公司去上班,因過去幾年工作機會,以醫療服務等相關行業成長最多,但這方面的工作,他們無法做,也就是媒合錯配了(結構性失業或稱為搜尋摩擦)。

另外,請領失業保險金的時間延長,由過去的26周,到目前的52周,未來要到96周,延長愈久,愈不容易去找工作,錯配的時間就更長。

媒合不成或是錯配,只能解釋失業率增加的四分之一的因素,需求不振,景氣衰退,才是失業率攀高的最重要原因。

當前美國人信用緊縮,大家都不願意花錢買東西,政府因此降息來刺激民間部門投資,但利率再低,企業也不願意投資,因為不知未來在哪裡,導致企業手中握有高達2兆美元的現金,企業也不知道景氣何時會復甦,大家都在觀望。

根據調查,許多小企業擔心沒有客戶,擔心貨物賣不出去,而不是擔心法規與稅賦的變化。因為消費者已經預期,未來的經濟是不會復甦的。

日本經驗將重演

民間悲觀,企業死抱現金,得靠政府砸錢建設,重生才有希望…

這就像是之前的日本,房價下跌,經濟復甦緩慢,消費者不增加消費,也不知何時會消費,私人部門的投資與支出相當不振。這時就必須靠政府支出,公共投資與建設,來刺激經濟成長。不過,歐巴馬政府的財政刺激方案不會通過的,即使他的方向是對的,甚至明年也不會通過,這是民主黨與共和黨兩黨惡鬥的結果。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大師論壇/卡德:Fed抗通膨 難甩脫不景氣
下一篇
2007-2023 經濟日報 諾貝爾經濟學獎 大師論壇 系列報導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