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進店先別看商品標價,先想自己願花多少錢買?有錢人一定要有的「價值判斷力」

提要

不懂「價值判斷」,最易陷入「價格迷惑」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2755字

經濟日報 方言文化

作者: Mentalist DaiGo

第三個原則是「把錢花在買書上」。

看到這裡的讀者或許已經發現—這第三個原則不就是DaiGo 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嗎?說對了,不過,如果將「把錢花在買書上」換成「在自己用來判斷價值的標準上花錢」,這樣的說法也算成立。

假設有一位文學研究家,在二手書店裡東翻西找,終於發現了一本夢寐以求、一直遍尋不著的古典名著,標價十萬日圓。

這位學者想必會壓抑著興奮到想大叫:「天啊!這麼貴重的書籍竟然只賣十萬日圓,真是挖到寶啦!」的心情,馬上走到櫃檯去結帳。

但如果今天是一位對文學沒有任何興趣的人,他在二手書店裡被厚厚的灰塵籠罩住的書架上發現了這本書,試問他會有能力去分辨,十萬日圓這個價格究竟是高還是低嗎?

文學研究家的大腦之所以能在發現這本書的當下,就立刻做出「現在不買更待何時!」的判斷,原因就在於,他心中有明確的「價值判斷標準」。

因為擁有「價值判斷的標準」,所以他很清楚「這本書雖然不值得花二十萬日圓買下,但如果是十萬日圓,那就太划算了」。

這個「價值判斷的標準」因人而異。

在二手書店裡標價十萬日圓的書,或許在另一位文學研究家眼中「價值不到十萬日圓,要是五萬日圓還會考慮一下」。這表示,以第二位文學研究家的「價值判斷標準」來看,這本書的價值是五萬日圓。

因為社會上大多數的人並不了解「自己判斷價值的標準」,因此往往都會受到店裡商品的定價所左右。

假設現在要決定買或不買一個定價五十萬日圓的名牌包包,當買的人是一個沒有自己價值判斷標準的人時,他會想:「這個包包敢賣五十萬日圓,一定有它的價值。」

最後就接受這個由賣方定出來的價格。

然而事實上,在買包包之前,本來應該要先用前面介紹過的原則二「購買價值大於價格的東西」來做判斷才對。

若是用五十萬日圓買到能為自己帶來價值超過這個價格的東西,這就是一次有價值的購物,如果不是這樣,則只能算是一次浪費的消費行為。

由此可見,「價值判斷的標準」有多重要。

如何鍛鍊「價值判斷」?

想增進「價值判斷力」是有方法的。你可以試著在走進商店後先不去看商品的價格,將「我願意花多少錢買這個東西?」的想法放在腦中。

當你心想「這個東西三萬日圓我就買了」,這個價格就是你對該項商品定出的價值。接著請看一下實際的標價,如果價格不到三萬日圓,你就可以考慮把它買下來。如果超過,那就算不買也沒關係。

我認識一位喜歡骨董的女性,她有時會去骨董店裡晃晃兼做市場調查。有一回她在閒逛時發現了一個相當喜歡的桌燈。當下她心想:「如果這個桌燈只要五萬日圓我就買了」。

因為這是一間走高價精品路線的骨董店,她為了不讓自己在看了標價後長嘆:「唉,果然買不下手。」於是故意先略過價格,直接問店員:「這個桌燈可以用五萬日圓賣給我嗎?」

沒想到,原來要價八萬日圓的桌燈,就這樣讓她以五萬日圓的超划算價格帶回家了。

就像這樣,不管賣家怎樣去為商品設定價格,只要你能夠透過如此的自我訓練,用自己的價值觀來為所有想要購買的商品定出價格,就能掌握自己的「價值判斷的標準」了。

在此,我又要搬出巴菲特來了。事實上,這位被稱為「史上最強股市投資大師」的達人,也是根據自身的「價值判斷標準」,來進行股市操盤作業的其中一人。

在巴菲特決定要購買某一檔股票之前,他都會先對想投資的公司進行徹底研究,過程中收集到的資料,據說足以集結成一本厚厚的書。只有在收集好資料後,他才會判斷:「這間公司真正之企業價值為何?」

如果這間公司在市場上的股價低於巴菲特判斷的企業價值,他就會購買該公司股票;反之,則不會出手。一旦他買了股票之後,就會長期保有。

雖然股票的價格容易因為諸多外力因素而上下震動,但如果把時間拉長來看,公司原來所具有的價值和它的股價終會逐漸趨於一致。

也就是說,只有能夠真正看清一間公司價值的投資者,才有可能在難以捉摸的股票市場中取得成功。巴菲特正是因為具有這個優秀的特質,所以才成就了自己莫大的財富。

巴菲特十九歲的時候讀了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的經典之作《智慧型股票投資人》(The Intelligent Investor)*。從這本書裡,他學到了「用四十美分買到價值一美元東西」的哲學。

於是他獲得實踐「找出具有一美元價值之企業,在它的價格還是四十美分時買下」的能力。只要能買到這種公司的股票,肯定能獲得豐厚的回報。

大前提是,你必須先擁有足以判斷出「這家公司確實具有一美元價值」的能力才行。

由於大多數的股票投資者沒有這種眼光,所以總在股票開始漲的時候買進,開始下跌的時候賣出,只會跟隨股市的上下波動起舞。

如果你想在金錢上取得成功,「價值判斷力」是不可或缺的能力。

投資兩千元,換得兩千萬報酬

對我來說「把錢花在買書上」這個原則,是我透過自身「價值判斷標準」衡量後所得出的,最好的再投資方式。

不論在大型書店或網路書店,你都可以找到古往今來、不分東西、種類齊全的各類書籍。

雖然在原則一我這樣寫到:「買經驗比買東西更重要。」但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比書本這項商品,更能讓人獲得「學習經驗」了。

而且用來購書的投資,還是CP值(Cost-Performance Ratio,性能與價格的比值,亦稱為性價比)最高的一種。我曾在學生時代買下了《影響力: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Influence: Science and Practice,羅伯特.席爾迪尼著,閭佳譯,久石文化,二○一七),這本書在日本目前已出到第三版,價格約在三千日圓左右。我還記得當時買下它,售價只在兩千日圓上下。

我從這本書裡學習到的知識,經由實踐應用後獲得的收益早已經難以估量了。如果換算為金錢,至少也翻了一萬倍以上。由此你便能發現,一本書的售價和它產出的價值之間,可以有如此巨大的差異。

如果你真心想在「喜歡和擅長的事物」上下功夫,那麼請你一定要認真地去挑選幾本書,並在熟讀它之後加以實踐。只要你願意這麼做,一定也可以和我一樣,從一本書中獲得難以估計的收獲。

從書本中吸收知識,然後在實踐知識的過程中獲取經驗,這是任誰也無法從你身上奪走、會永遠留在自己腦海中的東西。

「書本」就是要多讀多用才能提高它的價值,待時機成熟,它一定可以成為你發達路上的助力。

裝進腦袋裡和吃進肚裡的東西,都是別人拿不走的。所以說,把錢花在書本上,是真正「零風險、高報酬」的最佳投資。

重點:

■ 在自己用來「判斷價值」的標準上花錢;

■ 進店後先別急著看商品的標價,隨時問自己:「我願意花多少錢買這個東西?」

本文摘自方言文化的《花掉的錢都會自己流回來【暢銷新版】》

作者簡介:Mentalist DaiGo

擅長解讀、操控人心的讀心術,日本唯一的讀心師。

活躍於企業研習活動、演講、諮詢服務等領域,擔任基因解析企業的顧問和大學特任教授,並會在電視節目進行演出。著作的累計發行量已超過130萬冊。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一本書其實背後有八卦,以及無法在紙本上細說的故事。Babel inside,就是要把這一切給抖出來!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月薪15萬只能存7,000元,何時賺夠?他看中產階級的脆弱:為安全感放棄理想人生,永遠只能知足認命
下一篇
離婚後曾懷疑自己...女主管網路交友被騙4,000萬,勇敢跨海追回全額:羞愧的不是受害者,而是詐騙的人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