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時事、分享觀點、分享獲利契機
台灣人愛買高股息,我剛好趁周末把當前主流高股息ETF,按照規模做一個整理。整體而言,我認為高股息ETF最重要的特質,不是配息配多少,也不是一年配幾次,而是能不能具備「抗跌」屬性。 為什麼是抗跌?
只跌不漲的股市不正常、只漲不跌的股市同樣也不健康。2022年的台股可能將止步於連續3年連年超過25%的漲幅,迎來近年第一次的「漲多修正」。 統計今年以來,台股下跌接近1700點,幅度超過9%。悲
2022年的預估高殖利率股票 今年配息都結束了,現在講殖利率,沒有太大意義。不過如果是明年的殖利率就很有討論性了。尤其現在到隔年第一季,通常都是「明年的高殖利率股票」的容易發動的時機點。 不過明年
有版友問,自己原先買了00878+00881,本來想說有錢就持續投入,結果沒想到新的ETF不斷推陳出新,價格也相對便宜,於是動念想投入,就變成這邊買一點、那邊買一點,可以預見未來持股會有一大堆的ETF
金融股今年表現其實不錯,我挑了最多人買的15檔出來發現,幾乎有一半擊敗大盤(23%),尤其業務內容包含人壽保險的,漲幅更是突出。(原文刊載於11月16日) 去年底,市場對金融股一片低迷之際,我在頻道
開發金如何擺脫雞蛋水餃價 開發金(2883)今年漲1年抵5年,整年上漲超過7成,令我一度以為開發金也搭上元宇宙風潮。(原文刊載於11月12日) 開發金2012年併購了市佔第2的凱基證券,2014年
過去11個交易日,台股跌掉了1200多點、跌幅6.8%,雖然幅度不算大,不過同期間有不少個股跌幅都在這個數字的1、2倍以上,把不少新朋友嚇出一身冷汗。(原文刊載於8月20日) 如果觀察規模最大的前5
航運股最近的當沖比率,多半來到新高了,除了留校察看的不能沖以外,族群內平均當沖比率超過55%,等於交易這些股票的投資人,有一半以上都在當沖賺價差,說明籌碼非常凌亂。 這個時期要當沖這些股票,一定要特
***本文所提之個股內容僅供參考,不具投資建議,投資前應審慎評估風險,且自負盈虧*** 自從台積電(2330)引領台股衝過歷史高點後,半導體族群迎來近年最受關注的時刻,相關概念股人氣水漲船高不說
高殖利率概念股不是殖利率高就沒問題,往往高殖利率才是問題。為了不挑到問題股票,通常我會加入公司治理的條件做為第一層篩選過濾,也符合ESG的概念。另外高殖利率不能是曇花一現,所以年年配息是基本;散戶要買得起,100塊以下最佳;最後以殖利率5%作為最低門檻,並且鎖定淨值比3倍以下的股票。
前些日子,標榜著7%殖利率的中信中國高股息(00882_,一上市就抓住全市場目光,不過恐怕很多人投資這檔ETF,看得也只有「7%殖利率」,本篇文章針對這檔新上市的ETF,以圖文的方式快速簡介,或是直接
台股2020年上漲超過2600點,如果從3月最低點起算,幅度更是超過6000點。6000點是什麼概念呢?如果以期貨一點200塊計算,6000點價值120萬。意味著在2020年,只要閉著眼睛買進期貨,不考慮換倉的情況下,目前都是賺錢的,而且是大賺。真的是這樣嗎?不,恰好相反。
耶誕節後的第一個交易日,股民也拿到耶誕禮物了。台股盤中刷新歷史新高紀錄,只要你不是太聰明,現在應該都是賺錢的狀態。
今年全球主要央行為了因應疫情而拚命印鈔,印得有多用力呢?目前美國、歐洲、日本三大央行的資產規模對GDP比重,幾乎是2007年的3-6倍。
我認為這個現象是散戶的正常反應,和股價沒有半點關係。因為正常的情況下,散戶對於下跌的忍耐程度非常大,對於上漲,反而一點抵抗力都沒有。換句話說,下跌的時候異常清醒;上漲的時候,反而心神不寧。
我的理由很簡單,當前大盤明顯存在泡沫水分,不是低基期的股票就安全,如果大盤在漲它們沒跟漲,憑什麼大盤在跌它們反而會上漲?
算算今年大盤也漲了900點,目前逼近歷史新高位。看起來股市行情大好,大家應該都賺錢。
我從不推薦極度投機股的原因(例如近期DR之亂),是因為這些股票有個可怕的特性,「要買買不到、要賣賣不掉」...
持有金融股的投資人,下半年以來可能不太開心。尤其這段期間指數頻頻創新高,對比金融股的原地踏步,心裡肯定不是滋味。
台灣50正2(00631L)顧名思義是2倍的台灣50(0050),多頭情況下台灣50正2上漲的幅度會高於台灣50;相反地,如果空頭情況台灣50正2也會跌得比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