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創新、倫理與信任

「創新」,向來是企業經營的重要課題。(彭博資訊)
「創新」,向來是企業經營的重要課題。(彭博資訊)

本文共1337字

經濟日報 周俊吉

「創新」,向來是企業經營的重要課題,有關創新的理論族繁不及備載,其中犖犖大者當屬管理學大師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他所提及的創新至少有三種:持續性創新、效率性創新、破壞式創新。

最常見的是「持續性創新」,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業務範圍內,日起有功地進行創新,用以精進自己的專業能力、固定作業流程等各個層面。對企業來說,針對既有商品推出新口味、新造型、新顏色等,都屬於持續性創新的範疇。

生產力最高的是「效率性創新」,每個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如何分配時間、善用手邊資源,以更少的投入完成更多工作。對企業來說,舉凡流程創新、資訊化都屬於這個類型的創新;例如財務部門,為因應組織成長而日漸龐雜的收支狀況,可以透過效率性創新減少相對應的新增人力配置。

而影響最大的則是「破壞式創新」。這是克里斯汀生的創見─針對特定消費族群,初始以低價、低品質的方式,突破既有市場預期的消費改變,典型的例子有:Netflix、IKEA等。

但有的時候,不知道各位會不會曾經有過這樣的想法?創新,都是好事嗎?會對所有人都帶來正面影響嗎?

舉一個極端的實例:近年來,詐騙集團日漸猖獗,犯罪手法也不斷推陳出新,更不乏有高科技的數位創新涉入其中,躲避檢警機關查緝,像是不斷更新進化的詐騙集團雲端機房,活脫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現代版。

還有2008年引發全球金融海嘯的衍生性金融商品,當初被創造出來獲取最大利潤,卻帶來難以估量的負面衝擊,後續也導致全球金融市場結構性的革新與調整。

這兩個例子不免會讓人思索:創新,需不需要有邊界?如果創新需要有邊界,我想,答案應該是「倫理」。

倫理,是指人與人間適宜的行為準則。從前有「五倫」的說法,就是針對不同身分關係(一對一)所對應的適宜行為準則。後來為因應時代變遷,李國鼎先生提出「第六倫」(一對多)的主張。

應用在現代企業上就是「企業倫理」─是以企業為主體,針對各利害關係人,從事合宜行為、建立適當關係,實踐「企業社會責任」(CSR)。企業倫理與CSR在定義上十分類似,只是前者是指企業的核心理念,後者則是顯現於外的企業行為;CSR隨後又逐漸演變成ESG與相對應的SDGs。

不過,我們可以發現,從CSR到ESG、再到SDGs,其根本精神沒有太大改變,只是具體作法與目標不斷推陳出新。

不只西方論述如此,東方企業家也有類似說法:被譽為日本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先生曾說:「經營理念的根本原則永遠不變,但在應用方法上可能會依據各個時期的不同情勢而有所改變」;創建日本京瓷與第二電電的稻盛和夫先生也說過:「我有些距離現在相當久遠的發言,當時企業所處環境和現在截然不同,但處世的道理與危機處理的中軸就算套用到現在,也絲毫不差、無法撼動」。

換言之,倫理不該只是創新的邊界,真正該做的是:「從倫理出發的創新,並用創新發展倫理」,兩者應該充分結合,落實在企業日常經營的每一刻。

如果一家企業,既能創新,又有倫理,以「從倫理出發的創新」來兼顧各利害關係人權益,自然就能與其重要利害關係人建立起長久深厚的互信。而信任正是企業永續發展,甚至整體社會是否能順利運作的關鍵要素。

如何竭盡所能打造並融合企業經營的兩大要素─創新與信任?「倫理」,也許就是答案。

(作者是信義房屋創辦人)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28歲成立信義代書事務所,1987年更名為信義房屋,目前信義房屋已是台灣房仲業的龍頭,「生意經就是道德經」,他倡導誠信交易,信用第一,立下成為世界級服務業的願景。

上一篇
永續資訊揭露的三大挑戰
下一篇
讓台灣扮「虛擬垂直整合者」關鍵角色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