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83字
輝達(NVIDIA)AI伺服器 GB 200第四季陸續出貨,強大算力的背後,對散熱技術是一大考驗,引爆液冷散熱商機!液冷散熱是什麼、背後蘊含著什麼商機、概念股有哪些?經濟日報整理相關資訊,供讀者參考。
散熱是什麼?為何需求爆發?
「散熱」顧名思義就是散去熱量,晶片在運算的過程中會產生熱能,如果沒有適當地散熱,就會導致晶片過熱,可能影響其效能與壽命。
隨著AI熱潮全面爆發,也帶動散熱需求,因為晶片算力愈來愈高,在大量運算的過程中,產生的熱能也愈多,此時就需要更強力的散熱方案。
散熱方式有哪些?
目前常見的散熱技術大致可分為氣冷式或液冷式,兩者的區別是「傳遞介質」不同,氣冷用「空氣對流」來散熱,液冷則是用「水」或其他液體來降溫。
氣冷散熱
氣冷散熱(Air Cooling)用空氣作為散熱媒介,利用熱導管或散熱板,再搭配風扇產生對流,把熱帶走,主要應用在個人電腦、伺服器、GPU、CPU等,是目前市面上主流散熱方案。
液冷散熱
液冷散熱(liquid cooling)則是把散熱媒介換成液體,因為液體比氣體更容易導熱,散熱效果較好,通常介質是用「水」,所以叫「水冷」。原理是透過冷板(導熱銅片)將熱能傳到水冷液,水冷液沿著管線流出伺服器,透過熱交換器散熱,再流回伺服器內循環使用。
浸沒式散熱
另外,常聽到的浸沒式散熱(immersion cooling))是更高階的液冷,分為單向浸沒式以及雙向浸沒式。原理是將伺服器直接浸泡在不導電的冷卻液或礦物油中,熱源直接接觸到冷卻液,能更快速地降溫,提升資料中心的能源效率。
但浸漠式散熱目前在技術上仍有挑戰,比方介電液跟各零件的化學反映需要3~5年長期檢測,未來每一世代 CPU 材質也稍有不同,伺服器業者必須跟時間賽跑,不斷測試新材質。
走向液冷散熱時代?
氣冷散熱易於安裝、維護且成本低,但空氣傳導熱的效率差,當處理器能耗超過500W時,傳統氣冷散熱逐漸不敷使用,就必須使用液冷散熱。液冷散熱的建置成本較高,但散熱效果是傳統氣冷的3倍,且較為省電,更適合用在高效能運算(HPC)、AI伺服器或資料中心。
黃仁勳去年在COMPUTEX展時,參觀了技嘉(2376)展示的液冷散熱模組,就說「This is the future!」可見液冷的潛力,也預告未來將跨入液冷散熱時代。
散熱概念股有哪些?
法人估計,傳統熱管、熱板的毛利率大約10%至20%,水冷散熱的毛利率則提升到40%,可望帶動散熱產業翻身,開啟一波散熱革命,加上水冷方案具有高度客製化的特性,因此一旦取得訂單,遭到競爭對手搶單的機率相對較低。
散熱概念股包含雙鴻、奇鋐、台達、廣運、緯穎、建準、高力、勤誠、營邦、迎廣、嘉澤、技嘉等台廠。
(資料來源:記者王郁倫、陳昱翔)
延伸閱讀
AI散熱商機1/水冷、氣冷是什麼?一文搞懂解決AI晶片熱的「散熱技術」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