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31字
【閱讀集點 好禮雙重奏】
1點已入帳!
英特爾(Intel)將與14家日本企業聯盟,合作研發例如封裝等晶片後端製程的自動化技術,此時正值美國與日本希望降低半導體供應鏈的地緣政治風險。
研發夥伴聯盟將由英特爾日本公司主管鈴木国正領軍,參與的日商包括:歐姆龍(Omron)、山葉發動機(Yamaha Motor)、力森諾科(Resonac)、信越聚合物(Shin-Etsu Polymer)等。此共同研發案預期將投入數百億日圓的經費,目標在2028年以前能夠開發出可商業應用的技術。
先進的晶片前端製程開始接近物理上的限制,現在晶片製造在後端製程的競爭愈來愈大,例如堆疊晶片提升性能的最後幾個步驟。
目前後端製程大部分仍靠人工組裝,所以工廠集中在中國大陸、東南亞國家,因為這些國家有大量的勞工供給。所以,在美國和日本這類高成本國家,要建立後端製程設施的前提就是需要有自動化技術,減少使用人力。
由英特爾主導的這支團隊,未來幾年將在日本設立一條試驗性質的後端製程生產線,目標在完全自動化。他們也想建立標準化的後端製程技術,讓製造、檢查以及處理設備,都能由單一的系統管控。
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的資料,目前全球半導體生產設備的全球銷售,日商占比大約30%,半導材料的市場則為50%。日本經濟產業省預計會提供數百億日圓來支持這個研發合作案。
日本政府4月核可撥款535億日圓,資助日本晶片國家隊半導體公司Rapidus的後端製程研究。
Boston Consulting的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全球後端製程的產能有38%位於中國。一位為美國代工廠的高階主管說,美國與歐洲的客戶已經要他們要降低與中國有關的供應量風險。
晶片後端製程自動化希望能緩解日本欠缺晶片工程師的問題。因為台積電在日本設立大規模晶圓廠,以及Rapidus正在蓋廠,把許多人才都吸了過去。
除了英特爾這次聯手14家日商,台積電和三星電子也已經或計劃在日本設立後端製程研究中心。市場調研公司TechInsights預估今年後端製程市場可成長13%至125億日圓。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