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紐約大都會歌劇院走過疫情幽谷 掌門人求變迎轉機

本文共2385字

中央社 記者尹俊傑紐約3日專電

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曾因疫情熄燈一年半,掌門人蓋爾伯帶領劇院走出危機,恢復營業後致力擴大受眾,重現經典之餘嘗試更多新作,管弦樂團6月底首度訪台時將展現如此風格。

蓋爾伯(Peter Gelb)近期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說:「我們的歷史悠久,可回溯至1883年,但不代表我們的未來有保證。沒有自動前進的路徑,致力藝術創新、開拓版圖、激發大眾,才有向前發展的可能。現今歌劇院或任何戲院想成功,都必須理解,不能只吸引一小群社會菁英。我們無意讓這藝術形式庸俗化,而是要拓展歌劇與古典樂對更多民眾的吸引力。」

為實現願景,大都會歌劇院(Metropolitan Opera)管弦樂團去年赴歐洲巡迴,今年夏季將展開亞洲巡迴之旅,預定6月19日至30日在韓國、日本、台灣演出。這是大都會歌劇院成立逾140年來,首度派逾百人的管弦樂團踏上寶島。

蓋爾伯說,管弦樂團成員能體驗台灣及在地文化、美食,令人期待,台灣古典樂迷也有機會史上首次親身聆聽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演出。

蓋爾伯曾在1980年代訪台,對台北蓬勃發展印象深刻,即將舊地重遊的他期待見到台北近40年來風貌有何轉變。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應邀赴台演出,也想向樂迷展現音樂總監亞尼克.聶澤賽金(YannickNézet-Séguin)操刀下經典與新作並重的新風貌。

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亞巡將與女高音奧羅佩薩(Lisette Oropesa)等長期搭配的歌劇歌手合作,除呈現華格納、德布西、莫札特等大師經典之作,也包含美國當代作曲家潔西蒙哥馬利(Jessie Montgomery)作品「凡人讚美詩」(Hymn for Everyone)、3月首演的歌劇「羅密歐與茱麗葉」(Roméo etJuliette)部分曲目。

在蓋爾伯眼中,曲目選擇是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獨特之處,除交響樂外,歌劇音樂及搭配的歌手也是亞巡亮點。他與聶澤賽金都相信,呈現具知識啟發和情緒渲染力的新作,是為歌劇與古典樂創造永續未來的不二法門。

自稱歌劇與古典樂民粹主義者的蓋爾伯說:「為了讓藝術生存,我們必須這麼做。」

4年多前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表演藝術界受創甚深。如同紐約百老匯,大都會歌劇院為防疫而被迫熄燈,曾放上千名員工無薪假,2020至2021年劇季取消,蓋爾伯不領薪水9個月,仍面臨歌劇院1.5億美元(約新台幣48.5億元)收入蒸發的難題。

大都會歌劇院是全美最大表演藝術團體,每齣作品都是集結演員、歌手、樂團及豪華舞台、服裝設計的心血結晶。美國有別於歐洲若干國家,政府不直接資助藝術,而是以稅務優惠鼓勵民間捐款支持。大都會歌劇院每年預算約3億美元,仰賴票房、戲院轉播等收入及民間捐款基金,收支才能勉強打平。

蓋爾伯說,疫情爆發後失去觀眾,大都會歌劇院收入減少、捐款需求增加,承受的經濟壓力加重。重開大門後收支平衡略有改善,營運仍須克服嚴重的現金流問題。

歌劇觀眾年齡層偏高,疫情嚴重時許多人習慣待在家看影音串流,都是疫情趨緩後大都會歌劇院說服觀眾回流遭遇的挑戰。為支應龐大開銷,大都會歌劇院近2個劇季動用數千萬美元捐款基金,本季上座率逾70%,接近疫情爆發前水準。

蓋爾伯坦言疫後復甦緩慢,尚未完成,期盼未來幾季收支能恢復平衡。

70歲的蓋爾伯很早就與大都會歌劇院結緣,高中時期曾負責帶位。之後投入古典音樂界,曾任索尼古典唱片(Sony Classical Records)總裁,致力古典音樂跨界演出。2006年8月,蓋爾伯出任大都會歌劇院第16位總經理,成為這個百年藝術殿堂的舵手。

為讓歌劇更親民,蓋爾伯上任之初推動電影院實況轉播歌劇的計畫,大都會成為率先提供歌劇高解析直播的表演藝術團體。他也為40歲以下歌劇迷推出週五購票優惠,以利受眾年輕化。

蓋爾伯說,歌劇觀眾必須貼近所處城市人口分布,意味位於紐約的大都會歌劇院要有更多年輕、組成多元的觀眾。這並非在「多元」框上打勾就好,關鍵在於擴大體驗、拓展藝術方向、接納更廣泛的藝術家,才能吸引更廣泛的族群。

這個劇季,大都會歌劇院除呈現「杜蘭朵」(Turandot)、「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等劇迷耳熟能詳的作品,也有由爵士跨界歌劇的非裔作曲家泰倫斯布朗查德(Terence Blanchard)作品「骨子裡的烈火」(Fire Shut Up in My Bones),彰顯疫後加速呈現當代歌劇的嘗試。

蓋爾伯說:「我們須不斷充實內容,否則歌劇與古典樂不會有永續未來。正如電影、視覺藝術和其他表演藝術必須改變、進化,以利永續發展,歌劇也一樣。」

2018年起出任大都會歌劇院音樂總監的聶澤賽金樂於接納當代曲目,無疑是蓋爾伯拓展歌劇受眾的知音。

蓋爾伯稱讚聶澤賽金思想開放,渴望拓展歌劇疆界,除指揮韋瓦第、普契尼等大師名作,也呈現泰倫斯布朗查德等當代作曲家新作,用新穎且親民的音樂為歌劇帶來不同受眾。

事實上,蓋爾伯在這方面也著力甚深。

COVID-19大流行初期,全球許多人因防疫而困在家,大都會歌劇院也開不了門。為讓歌劇撫慰人心,蓋爾伯決定動用多年來電影院實況轉播歌劇形成的龐大片庫,每天免費串流呈現不同的歌劇,為這項實體演出停擺的藝術形式注入一股活水。

他說:「現在我到世界各地,人們仍上前感謝我說,大都會歌劇院讓他們在封鎖頭幾個月保有文化充實感。那爭取到更多歌劇迷。」

疫後世界不平靜,2022年2月俄軍全面入侵烏克蘭後,大都會歌劇院舉辦音樂會支持基輔,並協助成立烏克蘭自由管弦樂團(Ukrainian FreedomOrchestra),為躲避戰亂的烏克蘭樂手打造避風港。蓋爾伯在世局動盪時帶有強烈使命感,認為藝術有助凝聚人心,比以往帶有更多重要目的。

蓋爾伯說:「沒有藝術,我們將身在比現在更不文明的世界。透過藝術,我們能幫助提升人文體驗。」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路透:特斯拉訓練自駕AI 考慮在中國設資料中心
下一篇
路透:德國領導人將很快決定是否限制使用中國 5G 設備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