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美對中國貨物貿易逆差創2010年來最低 對台灣逆差刷新高

美國2023年對中國大陸貨物貿易逆差降至2010年以來最低,主要是從大陸的進口減少。圖為天津港口。美聯社
美國2023年對中國大陸貨物貿易逆差降至2010年以來最低,主要是從大陸的進口減少。圖為天津港口。美聯社

本文共727字

經濟日報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

美國2023年對中國大陸貨物貿易逆差降至2010年以來最低,原因是從大陸的進口減少,這應是華盛頓當局所樂見的。

美國商務部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從中國大陸的進口額比出口額高出2,790億美元,貨物貿易逆差金額相當於占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創2002年以來最低。

自川普政府實施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以來,中國輸美商品面臨高額進口關稅。拜登政府希望減少供應鏈對中國的依賴,轉而強化與戰略盟國和合作夥伴國的貿易關係。

彭博經濟研究高級全球經濟學家庫辛(Maeva Cousin)表示:「2023年的數據證實,在地理上,美國的進口方正從中國轉向其他合作夥伴。」「2018年以來的關稅一直是這些轉變的主要推動力,但我們現在看到一些早期跡象,顯示貿易多元化可能也正擴大到其他類別。」

相較下,美國對德國、義大利、荷蘭和其他國家的貨物貿易逆差飆升至紀錄新高,對墨西哥、南韓、台灣、印度的貿易逆差也刷新高點,凸顯出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關稅上升和供應鏈問題影響下,全球製造業生產重新洗牌,全球貿易流動發生變化。

如果川普今年11月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可能會就美國對歐貿易逆差採取行動。彭博資訊稍早報導,川普團隊正把歐盟視為目標,一旦他上台,可能採取一連串懲罰性貿易措施。川普第二任政府很可能的「起手式」,會是把歐盟納入最低10%關稅的範圍,這也適用於中國。

不過,美國在2023年從中國大陸的進口減少,不能只歸咎於關稅和地緣政治,還必須考量匯率波動、美國庫存充足和消費者需求疲軟等因素。早在貿易戰爆發前,受中國勞力成本上升影響,生產局面就已發生了變化。另一項因素是,根據聯準會經濟學家在2021年的分析,川普實施關稅措施,很可能致美國進口業者「低報」從中國的進口量。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ICC尋求對尼坦雅胡發出逮捕令 拜登抨擊無法接受
下一篇
黃仁勳:台灣處於全球技術供應鏈中心 Nvidia 需要台灣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