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光泉長孫自創連鎖咖啡店 汪群凱的Knock Knock 如何「敲」進百家企業?

Knock Knock 董事長汪群凱。記者邱德祥/攝影
Knock Knock 董事長汪群凱。記者邱德祥/攝影

本文共2581字

經濟日報 記者王郁倫/台北報導

光泉汪家第三代長孫汪群凱自創Knock Knock連鎖咖啡店,第一家門市在momo企業總部開張,至今他已有15家店,雖然家族有充沛的食品製造與零售業經驗,但他從零開始發展自己的事業。

這樣的發展路徑,跟所有汪家第三代成員相似,堂兄弟姊妹各有一片天;事實上,傳承在家族內,是一件不被公開談的議題。

回主頁:繼承者們 隱藏版企業二代的故事

更多專訪故事

•輔信科技 •功得電子

•普生生技 •君帆工業

•大井泵浦 •廣運機械

•聚和國際 •KNOCK KNOCK

光泉事業由汪家三兄弟(汪金來、汪來金、汪圳泉)67年前成立,到汪群凱已經是光泉家族第三代,身為長孫,在他從小就到加拿大唸書,大學畢業那年,父親告訴他:「你若有能力,去外面工作,做到一定程度,讓家族請你回台灣。」

汪群凱小檔案
汪群凱小檔案

這就是汪家的文化,很多家族企業希望子女學成後回國幫忙,但汪群凱的父親汪賜發想法卻不太一樣。

汪賜發是光泉家族二代長子,當時擔任光泉牧場董事長(現在已經退休),他認為兒子有能力就該去外面拚,因此汪群凱大學畢業就在加拿大上班,從沒有回台的想法,工作4年後他開始申請念碩士。

「回台灣上班其實是一個美麗的錯誤,家族其實沒有任何接班或實習計畫,2003年我申請研究所前,有很長一段時間跟老婆遊山玩水,父親看不下去,才叫我先回台灣實習歷練。」汪群凱說,由於學企管資管,被派去萊爾富跟同事合作KIOSK事務機開發,當時ibon跟FamiPort都還沒誕生,因緣際會地,他回台後就待了20年。

創業要革餐飲業的命 零現金線上點餐先鋒

由於家族沒有安排更多工作任務,在萊爾富的工作又已駕輕就熟,汪群凱開始思考未來。

2018年一次出差中國大陸看到瑞幸咖啡發展模式,激發他的創業構想,在跟父執輩報備取得同意後,他現在大部分時間都花在Knock Knock咖啡事業。他說,順序上家族企業有需要,他會優先處理家族的工作,但其他時間會專注創業。

2018年一次出差中國大陸看到瑞幸咖啡發展模式,激發他的創業構想,在跟父執輩報備...
2018年一次出差中國大陸看到瑞幸咖啡發展模式,激發他的創業構想,在跟父執輩報備取得同意後,他現在大部分時間都花在Knock Knock咖啡事業。 記者林宸誼/攝影

「長輩很疼我,給我一個光泉副董事長的頭銜,讓我在商場上有好的背景。」汪群凱說。他目前名片上印的是光泉牧場副董事長,但實際上公司沒有交辦什麼任務,算是榮譽職。

但並非汪群凱不想服務家族企業,除萊爾富交辦的工作,汪群凱也多次表達想為企業作些什麼,但長輩們表示不需要,因此他選擇放下,轉發展自己的咖啡事業。

「我現在某種程度,是實踐父親的想法,」汪群凱坦言,創業4年反而有很多學習機會,在光泉,企業制度都是現成的,也不知道來龍去脈,但創業4年從薪資制度、獎金設計及人事安排都從零開始,深刻理解其中學問太多,也才會真正懂得感念父親跟叔叔們打下的光泉品牌有多不容易。

傳承不是禁忌 汪家很少談論

「家族沒有什麼安排,不會把成員往裡面塞,我這一輩成員超過20幾人,堂弟妹在外發展都很好,各有自己事業」,汪群凱說。

他表示,妹妹發展「一食拌嗑」鵝油拌麵生意風風火火,堂妹汪俐伶沒拿過家裡一毛錢,靠自己拚成知名服裝設計師,還有個堂妹是路透記者,曾訪問翁山蘇姬,深入危險前線訪問,還有堂弟在國際食品業及生技業發展。

汪群凱妹妹發展「一食拌嗑」鵝油拌麵生意。 圖取自一食拌嗑臉書
汪群凱妹妹發展「一食拌嗑」鵝油拌麵生意。 圖取自一食拌嗑臉書

光泉家族第三代成員多數暫時沒有回集團,因為這樣的家族文化,反而讓汪家新生代在外發光發熱,「大家都還在吸收很多養份,如果哪一天長輩有需要我們,等養分充足再回來幫忙也不是壞事,」汪群凱說。

但身為光泉汪家第三代長孫,汪群凱的身份是第三代成員中,理應最難被忽視的,但連長孫都採取被動態度面對傳承。「這不是禁忌,但汪家人就是客氣,很多事情很不好意思拿出說。長輩說不需要,就放下,去做自己想做的,哪一天家族需要,一定會回來幫忙,畢竟大家都是喝光泉奶水長大的。」

不做街邊店 專挑企業總部進駐

家族發揮空間不多,汪群凱在咖啡事業裡卻創出一片天,創業4年,雖歷經2年多疫情衝擊,但撐過低谷,Knock Knock事業目前正在上升坡中,而誓言做咖啡零售業革命的他,主打全會員、純線上、零現金,革命性地要求顧客得先成為會員,利用電子支付付款,連點餐也不能用說的,得線上操作,門市取物。

「我們開店至今沒有收過一毛錢!」汪群凱指出,收找零錢對零售業是很沒效益的工作,不如把時間釋放出來,服務消費者,而會員能讓後台追蹤分析消費輪廓,但他坦言線上點餐打破台灣重視服務的部分,並不討好,也是推動最辛苦的部分。

即便營運好轉,回想4年前第一家門市開幕當天情形,汪群凱還是覺得表現不好。第一間店在momo總部B1,開幕當天舉辦許多試喝活動,最終營業額只有500元。「真的嚇到!」汪群凱表示,後來檢討,不僅APP下載、9項個資填寫都讓成為會員變得不方便,疫情期間他趁勢升級系統簡化流程,增加餐點跟送上樓等服務。

「門市地點」也是Knock Knock另一個特色,他們不做街邊店,而是進駐各企業總部大樓內。

Knock Knock不做街邊店,而是進駐各企業總部大樓內。 記者邱德祥/攝影
Knock Knock不做街邊店,而是進駐各企業總部大樓內。 記者邱德祥/攝影

汪群凱解釋,Knock Knock的商業模式很難做街邊店,選擇跟企業總部合作比較有機會,他經過四年經營歷練,現在集中港湖及信義區商圈,最遠門市到台中,累計15家門市,手握2萬名會員。

走在科技業匯聚的內湖科技園區路上,瑞光路長長的一條街上,Knock Knock就有9家門店,遠傳門市在正一樓大廳內,汪群凱走在街上,邊走邊指哪些企業大樓已經進駐,又有哪幾家期望有機會進駐,透露許多門市能簽約都需要機緣。

「有些門市我們等了3年才談成!」汪群凱走在第一線展店談合作,坦言就如品牌Knock Knock一樣,他一直敲門,期望敲出機會。

疫情讓Knock Knock曾因企業員工居家辦公,業績盪到谷底,趁著疫情除更換系統也做了組織調整,疫後需求復甦,這半年業績稍微看到曙光,他終於鬆一口氣。

Knock Knock 董事長汪群凱的幸運小物是兒子送的御守。記者邱德祥/攝影
Knock Knock 董事長汪群凱的幸運小物是兒子送的御守。記者邱德祥/攝影

「我看得到Knock Knock未來5到10年會非常大,雖說摸索4年,我發現商業模式可行,未來不只是30到50家,而是300到500家的規模,光台北市商辦就很多,何況還有5都,但必須把商業模式跟獲利模式建立得更清晰,達這樣規模指日可待。」汪群凱信心十足地說,他期望打造一個平台,成為其他商品的試吃採購中心。

台灣人喝咖啡偏好拿鐵,咖啡市場又是持續成長中的市場,拿鐵要用牛奶,「這正好是我使得上力的地方!」汪群凱出身於以牛乳創業起家的光泉汪家,他看上市場持續擴大的咖啡戰場,連創業也不忘思考跟家族業務的關連性。

成立第五年,他調整步伐一一拜訪企業,希望他們敲門「Knock Knock!」。他正一步步敲出生意版圖,也敲醒潛藏在他身上的汪家創業魂。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排行老3竟接掌大位!油壓缸龍頭君帆胡正杰 絕不「我說了算」消弭領導縫隙
下一篇
水泥業第一位女總!獵頭高薪挖角印證實力 嘉泥王立心要讓女性看到光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