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職場教練課/閱讀…打開人生視野

每年4月23日是世界閱讀日。 聯合報系資料照
每年4月23日是世界閱讀日。 聯合報系資料照

本文共984字

經濟日報 楊田林(企業人文講師)

每年4月23日是世界閱讀日。

西元1616年4月23日有幾位文壇巨匠在這一天過世。包括英國戲劇家莎士比亞以及西班牙大文豪塞萬提斯(唐吉軻德作者)。1995年聯合國把4月23日訂為世界閱讀日,推廣閱讀運動。

我家書桌電腦旁邊,就擺放著一尊賽萬提斯雕像。他的知名作品「唐吉軻德」是我的典範指標。

台灣只有2,300萬人口,但每年出版品高達四萬種,名列世界前沿。

根據2023年樂天Kobo公布的調查顯示,台灣人閱讀習慣以短時間閱讀為主,五成讀者每周閱讀時間在1小時以下,遠遠低於滑手機時間。

遠見民調透過多項調查,深度了解台灣人的閱讀行為與態度後,發現有閱讀習慣和無閱讀習慣的人,這兩者有明顯差異:

有閱讀習慣者,具「三高」特徵:收入較高、學歷較高、已婚比例較高;沒閱讀習慣者,則有「三低」特徵:收入較低、學歷較低、已婚比例較低。

世事繁雜眾聲喧嘩,上班族不能只依靠過去所學的知識經驗來面對日新月異時代,否則很快就與時代脫節。要想提升職場競爭力,閱讀是上班族不可或缺的習慣。

每一本書都是作者的心血結晶,每本書都是一扇窗戶,打開人生的視野,引領我們看見不同風景,充實新知啟迪新觀念。

買書,看書,藏書,變成我人生重要嗜好,閱讀也是我最好的休閒活動,家中長年保有一萬多本藏書,坐擁書香世界,每年也會固定整理一些書籍轉送他人。

有人問,看的書都會記得嗎?我的答案很特別:重要的內容自己就會想辦法記住。

閱讀到重點,我會把書本折角畫線貼標籤,也會整理成資料教材跟好友分享。講過一次,記憶就加深一分,通常分享過三次以上,就內化七八成了,這樣也就記住了。

閱讀後再把各書籍中的精華加以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一套結構系統,找機會再把書中的精華,活用在生活工作中,加以驗證修訂,那讀書的附加價值就更高了。

看書,不只是為了求得新知與功利性,多數時候只是享受「閱讀當下這一刻的寧靜與美好」,記得住很好,記不住,也就隨風而去,就是享受當下。

因科技發展,現在閱讀形式早已發生變化,閱讀實體書、電子書,網路新知文章,聆聽有聲書、觀看知識性網紅影片,參與讀書會、都可以是上班族充實自我的方式。

除了讀書以外,讀人,讀大自然,讀生活點滴,都是充實自我滋養心靈的一環。

很多人問我,看什麼書好?答案很簡單:先看自己有興趣的書籍,養成閱讀習慣比較重要。有了閱讀習慣,再慢慢拓展閱讀範圍。

4月23日是世界閱讀日,各位上班族,你看書了嗎?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連鎖效應/營運督導 五步驟養成
下一篇
趨勢觀察/六項科技 驅動智駕大進化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