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法律頻道/創業修煉 靠法律協助商業

本文共1077字

經濟日報 黃沛聲

同時身為商務律師以及投資人,在十餘年來協助數百間新創的經驗裡,看多了商業簡報及創業公司案例,發現眾多創業者在比拚的,與其說是創業點子或創新技術,不如說是「執行能力」或「營運能力」。

相同的創業題目,由不同的創業者來執行,價值可能相差萬倍。我曾見過厲害的創業家從零將不起眼的面膜項目做成百億公司,也曾親見國際級的技術學者,將10億現金投資的生技題目執行到零。更曾見過不同的創業者,同時開始挑戰線上教學這個題目,但幾年下來,成果懸殊。一正一負,相差更何止萬倍。

所謂的「執行能力」,固然包括傳統企管營運中的研發、生產、行銷、財務、人資等環節,不過萬變不離其宗,一切的營運執行成果,最終都會歸結在企業「股權價值」這個創業計分板上。

股權就是整個企業的切分碎片,企業價值高,股權價值就高。此外,股權也同時在創業這件事中扮演了凝聚創業團隊、募資、員工激勵、併購、上市等各重要場景的主角。

我深信,創業這檔事,技術、點子雖然重要,但能夠成功的創業者,必屬能深刻理解股權、並能以股權做為核心工具執行出企業價值者。

2016年曾協助審定過一本矽谷專業新創投資書籍《創業投資聖經》的中文譯本,介紹國外創投知識框架和思維邏輯,當時曾惋歎該書重心放在投資條款,而且書中涉及的公司法與稅法皆為美國規定。囿於其時台灣公司法立法老舊,股票面額、特別股條件等均未開放,因此國際通用的創投投資條件書與作法,如何能適用在台灣公司法下辦理合法股權登記,仍是創業難點。

沒想到經過多年推動,台灣公司法修改,投資思維已漸漸與國際接軌,可見台灣創業風氣的確在往正確的方向凝聚,法規及資金環境也與國際漸漸靠攏,殊值欣慰。

因此,一直以來我的心願之一,就是希望能把過去的輔導創業實務經驗,整理成淺顯易懂的邏輯,提供給創業者參考,避免重複前人錯誤,將真正的風險賭在市場上。

畢竟從股權結構的設計、融資策略的制定,到退出機制的規劃,每一步都承載著創業者的願景與汗水,這些核心細節的把握對於個別創業者的成功有決定性意義。於是,過去20年來,我持續投入創業輔導、演講、著述,尤其是深入校園,協助公私立學校、法人機構與不同產業公會,利用對技術及商業的理解,協助不同的潛力創業者,將他們的技術及價值理念,轉化落實於公司價值中。每次見到規劃漸漸具體成為現實,獲得的成就感實不亞於實際獲利的業者。

新創能為國家經濟注入創新動能,也能幫助產業和商業模式更臻進化。商業是由夢想創造出價值的過程,而法律是最實際的執行,夢想樓閣終究要實際腳踏實地,創業者想要成功營運企業,只有讓法律協助商業才是完美的組合。

(作者是立勤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職感心教練/判讀任務 正確反應
下一篇
管理前哨站/落實執行力 創造績效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