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策略行銷/展店策略 四點評估

本文共1017字

經濟日報 盧冠諭(振宇五金、全家國際餐飲獨立董事)

COVID-19發生的這三年間,除了對於少數民生必需品通路是利多外(例如:全聯、家樂福等),大部分的實體通路可以說都歷經災難,許多門市開開關關,業績大幅下滑甚至出現虧損的狀況。

不過隨著後疫情的時代來臨,整個消費市場又開始蓬勃發展,此時到底開店開在哪,成為一個值得好好認真思考的問題。要開一家店看起來很簡單,但要賺錢卻是大大不易,因為開店有著極高的成本,例如:租金、裝潢成本、生財器具購置、人員薪資等,累積下來的金額往往超乎想像,如果每天沒有一定的顧客上門,業主很難賺到錢,最後贏家只有房東而已。

其中,常見的一個問題就是,到底店要開在街邊店還是百貨公司、購物中心?

疫情開放之後,百貨公司與購物中心,人潮洶湧,所謂:「人潮就是錢潮」,讓許多實體通路無不想分一杯羹,想要搭上順風車進駐該地,不過建議還需要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評估較好,如果評估結果不佳,則建議以街邊店為主要展店策略。

一、品牌力:這是一個實際的問題,各業態的通路想要進軍百貨公司或購物中心,也不見得容易;就算進得去,如果業績不如預期,也會有很大的被撤櫃風險,造成軟硬體投資成本無法回收的困境。

因為,通常一般的百貨公司或購物中心會有一個進駐商家的業績評估標準,所簽的合約不會只以時間為標準,通常都會附帶要求業績不如預期則必須無條件限期撤櫃的規定,這點應該列為通路品牌是否要進駐的風險評估考量。

二、成本力:在百貨公司或購物中心設點,除非品牌力夠強,不然除了租金外,還有營業額抽成的規定,如果所販售的商品成本較高、訂價較低,則不建議入駐,通常要販售商品毛利達到一定程度,進駐百貨公司才會有利潤可言,不然很有可能落得只做白工的結局。

三、配合力:現在百貨公司或是購物中心的經營也是有很大的壓力,通常會有定期或是不定期的行銷活動推出,此時就會要求進駐廠商要能夠配合,例如:商品特殊優惠、該據點獨家商品推出、人力配置額外要求等,通路品牌應該評估本身自身是否有能力配合再決定是否要進駐。

四、獨特力。通常百貨公司或是購物中心屬於買方市場,姿態會較高,因此往往很多進駐條件設置會較為嚴苛,只有一種狀況會例外,就是該通路品牌的市場獨特性較高,或是有吸引人的話題與賣點,此時,通路品牌方能取得較佳的談判空間,這點也是一個可以參考評估的要點。

以上四點,建議實體通路品牌在選擇要開設據點在街邊還是百貨公司、購物中心時,可以作為初步評估的參考,千萬不要一味只想著要將店開在哪邊,最後只怕會落得經營不佳的結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數位行銷/六招搭上 AI 行銷快車
下一篇
數位行銷/做好 AI 行銷 五大方針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