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行銷望遠鏡/事件行銷 造勢六要領  

本文共1225字

經濟日報 林隆儀(文化大學行銷所、廣告學系兼任副教授)

事件行銷就是在做造勢行銷的工作,造勢是搏得市場聲量,爭取目光、強化信任、贏得認同,激發採取購買行動最有效的方法。行銷造勢,造勢行銷,這股「勢」一旦被造起來,威力之強大,影響力之深遠,想要擋都擋不住。

現代行銷競爭愈來愈加劇,廠商要贏得競爭,常會結合許多活動,刻意包裝成一個「事件」,整合資源,拉高層次,藉著行銷之名,大行造勢之實,把原本單純的行銷活動,炒熱成威力更猛的事件,擴大行銷戰果。

社會上很多個人(候選人、演藝人員)、營利事業、非營利組織、文教機構、人民團體、運動賽事、廟會活動、政府政策宣導,都需要應用行銷手法,大舉造勢,一方面搏取知名度,一方面提振組織士氣,最重要的是創造行銷綜效。

目前正值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期間,各候選人都卯足勁,全力以赴,正是典型的造勢行銷。看到造勢現場人山人海,聆聽政見的場面,人潮擁擠,水泄不通的場景,不得不讓人信服造勢的威力。

要締造成功的行銷造勢,有很多途徑與方法,最重要的是必須精準掌握6W要領。

一、為何造勢(Why):造勢需要有明確的理由,鏗鏘有力的理由是成功造勢的原動力。公司發表新產品,獲頒大獎或認證的慶祝活動,百貨公司舉辦周年慶活動,候選人舉辦政見發表會,都是絕佳的造勢理由。

二、誰要造勢(Who):清楚表明造勢的主角是誰,政府、公司、團體、個人,讓人們瞭解誰在造勢,以便決定是否參加,多少人去參加,如何去參加。競選活動的候選人、演藝人員、運動明星,讓人們清楚知道誰在舉辦造勢活動。

三、為誰造勢(Whom):造勢的訴求對象是誰,必須要明確界定與精準定位,對象不同,造勢內容與方法,各異其趣。候選人的造勢對象是選區的選民,歌唱名人及演藝人員的造勢,就是要號召粉絲前來助陣、捧場。

四、何時造勢(When):造勢時機稍縱即逝,必須適時掌握。選擇對的時機,可增加造勢的震撼力,提高造勢的相乘效果。例如廟會期間,政治人物與地方名流紛紛前往與會,競相搶奪曝光機會。

五、何處造勢(Where):地點是指行銷造勢的場所,也就是行銷學所重視的行銷通路。地點在造勢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良好地點大家都競相爭取,而且需要事前提出申請,需要領先規劃作業,因此常常是一地難求。

六、造勢議題(What):廠商在進行事件行銷時,造勢的議題扮演關鍵性角色,精明的廠商都會掌握「有題必作,小題大作,大題炒作,無題創作」原則,為自己創造最有利的造勢環境與行銷效果。議題配合不同時機、對象、地點,往往會締造畫龍點睛效果。候選人在都會區暢談都會建設願景與政見;面對農業縣選民,闡述農業建設相關議題;和學生座談時,大談為年輕人開創美好前景。行銷造勢掌握投選民之所好的議題,最容易引起共鳴獲得認同。

事件行銷投入資源龐大,只許精準以對,沒有模糊空間,不只是要把事情做對,而是主張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應用對的方法、指派對的人選,第一次就把對的事情做得正確無誤。事件行銷的範圍非常廣泛,在全面行銷的引導下,抱持「唯恐人不知」的心態,創造更美好成果。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職感心教練/判讀任務 正確反應
下一篇
管理前哨站/落實執行力 創造績效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