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管理錦囊/檢討財務報表 即時處理異常

本文共1215字

經濟日報 佘通權(中華工商研究院副教授)

台灣企業負責人多半非財金背景出身,財務報表涉獵未深,每個月開業績檢討會時,都是由財會部門提供財務報表進行分析,然而,開會時財會人士解說報表太過專業,以致無法針對問題找到解決對策。

企業最常用的業績檢討報表是損益表,財會部門每月都會依據捐益表內的資訊來做業績報告,由於損益表內所顯示的資訊都是總額資料,沒法做業績分析,例如損益表第一欄是營業額,若營業額統計出來是3,000萬元,到底好還是不好?首先須和上個月比較或和去年同期比較,看看有沒有進步?接下來還要和同業比較,看看有沒有競爭力?而營業額只記載一個總金額,只能做總數分析無法做細項分析。

想要了解經營成績,營業額還要往下展開,看到底是內銷成長還是外銷衰退?若是內銷好,還要展下去看到底是北區成長還是中區衰退?若是北區衰退,還要進一步查看是中山區衰退還是內湖區衰退?若是內湖區衰退還要查看是經銷衰退還是直銷衰退?若是直銷衰退還要進一步查看業務員甲不努力還是務員乙未達標?最後再展至哪個客戶不下單、不買哪些產品?如此層層剝析,才能找到問題對症下藥,進而解決問題達成目標。

其次,本月成本比上月增加1,000萬元到底是什們原因?損益表內的銷貨成本同樣只有一固總金額,無從了解原因,必須先與上期、去年同期比較,然後再往下展是那一固產品的成本比上個月增加,找到產品後再往下展至是料還是工、或是製造費用增加,若是材料成本差異最大,再誰一步看是A原料還是B原料,然後再展至「損耗率」、「採購單價」、「不良率」、「稼動率」、「交期延誤率」…哪個參數?

最後還要設計內部管理報表,查看發生在那一天、哪一個成本中心、班、機台、哪張製令等,才能找到問題位置。

我以前在上市公司擔任財務主管時,老闆看不懂財務表,他也不想懂財務數字的由來,也不要看PPT(Power Point),只要求將每月的經營成績濃縮成一張A4的紙做重點說明,並用口語化解說業績衰退的根源,進而提出解決方向或對策,讓大家都聽得懂,然後進行討論。

經過二年的研究,要做到依老闆的要求濃縮成一張A4的紙,唯有設計各部門的部管理報表,才有辨法幫老闆看懂財務報表解決問題。

各部門部管理報表產出後,再繪製魚骨圖找原因,找出比重較大者,排定優先順序,追至根源,然後再提出改善對策。

例如,毛利率是毛利/營業額,若當月毛利率20%究竟好不好?首先要與同業、上期、去年同期、預算做同一基礎比較,比標準高就是總數好,但要進一步分析是內銷高或外銷低、是材料成本高或加工費低等細則,則要看管理報表才能找到問題。

財務報表產生是在事後,而公司經營活動是動態的,由報表產生到檢討報表,其間資訊的變動,外部人士無從了解,因此營收與費用必須採用預算與日控制。

例如昨天銷售是否達到月目標的三十分之一,若未達到,營業主管會在今天立即開朝會,追補昨日的不足。

成本部分採用標準成本做即時控制,例如:8點材料超耗,8點1分立即產生異常處理報告,馬上提出改善,才能對症下藥找到問題所在。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行銷策略/優化人力配置 提前配套
下一篇
行銷策略/減法哲學 提升營運效率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