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職場教練課/能為與不能為

本文共989字

經濟日報 楊田林(企業人文講師)

每個人職業生涯,總會有許多轉換跑道機會,此時該轉換工作歷練,再創生涯第二曲線?或是堅守原本崗位,繼續十年磨一劍?這沒有標準答案,得自己仔細琢磨衡量。

愛因斯坦是猶太人,在1921年因為光電效應的論文得到諾貝爾物理獎,後來發表了震驚全世界的「相對論」更是聲名大噪。

1952年以色列的總統魏司曼去逝,以色列的許多國會議員及民眾都希望愛因斯坦能出來擔任總統。

以色列總理請該國駐美國大使打電話給愛因斯坦,希望他能擔任總統候選人。

愛因斯坦很坦率的拒絕:「大使先生,對於大自然,我算是了解一點點,對於人我是一點也不了解,像我這樣的人,只能當教授,怎有資格當總統呢?」

大使並不放棄,進一步想說服他:「已故的總統魏司曼不也是教授嗎?他也是你的好朋友,他能當總統,你也一定可以的。」

「 不!我和魏斯曼不一樣,他可以,我不行,他當總統能勝任,我不能勝任。」

大使被愛因斯坦拒絕後,又親自到家裡拜訪。大使告訴愛因斯坦每個以色列人,每個猶太人都在衷心期盼著愛因斯坦能改變心意,甚至還帶來總理的親筆信函,以及百姓的連署書,他已經被正式提名為總統候選人,希望愛因斯坦不要拒絕。

愛因斯坦此時內心十分感動,他思考了一會兒,感嘆地對大使說:「看來我是要讓大家失望了。」

第二天,愛因斯坦在報紙上登大幅廣告發表聲明「我不適合當總統」,正式謝絕擔任以色列總統的邀請,才讓這些勸進者死心。

愛因斯坦並不會因為他沒有當總統而減損了對人類的貢獻,世人也沒有因為愛因斯坦沒當總統而減低對他的尊敬。

一個人如果能清楚自己的能為與不能為,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發揮所長,不但自己快樂對國家社會也是貢獻。

以我自己而言,當年離開基金會主管職,曾有三家企業董事長邀約,要我擔任高階主管職務,甚至有兩家企業希望我能接下CEO工作。

我也曾跟對方詳談,因薪資報酬很好,擔任的角色職務也很有挑戰性,有很多開拓視野的學習機會,也因此動心過。

最後考慮到,自己最喜歡的工作仍是教學、作育英才。因此婉拒幾位董事長的好意。至今,我仍守著教學的一畝三分地,雖沒輝煌騰達,但也怡然自得。

每次生涯轉彎,都有機會更上一層樓施展抱負。也有可能陷入管理學的彼得定律:「在組織當中,每位員工都將升遷到他無法勝任的職位為止。」甚至最終留下遺憾,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的感慨。但無論結果如何,每次轉彎都是選擇,每個人都得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

轉彎時,不要怕,轉彎後,不要悔。如此,人生足矣。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法律頻道/導入AI 優化法律科技服務
下一篇
趨勢觀察/數位政府 AI 扮要角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