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創新平台/改善傳輸技術 強化癌症治療

本文共933字

經濟日報 李珣瑛

癌症已連續41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免疫療法成為部分癌友的希望,不過這種治療僅對二至三成癌症病患有效。

工研院開發出「新穎TLR9活化劑傳輸技術」,可望提升適用免疫療法的癌友比率,而且可用於轉移性大腸癌,未來甚至能應用於乳癌、肝癌等疾病的治療。值得注意的是,這項治療不必開刀,只需要透過靜脈注射就可給藥,未來有望在門診就能治療,將嘉惠更多癌友邁向健康。

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經理吳明錫表示,免疫療法是透過「喚醒」體內的免疫系統,並促使免疫系統認真執行擊殺癌細胞的任務,達到癌症治癒的目標,但是適用的癌友比率較低。

目前已有一種研發中的核酸藥物「TLR9活化劑」,於人體臨床試驗中證明可有效提升免疫療法的治療效果,但適用的癌症範圍相當受限,僅應用在表淺性腫瘤(如黑色素瘤或皮膚癌),工研院因此想從「藥物傳輸」著手進行突破,嘗試開發「新的載具」,擴大應用範圍。

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下,工研院自2020年起投入TLR9活化劑開發,一般藥物開發常見的難關多是藥物設計、配方組成等,然而團隊遇到的魔王關卡卻在意外的地方出現。

第一個難關是檢測,與過去研究人員熟悉的傳統小分子或抗體藥物不同,核酸藥物的分子型態是全新的,傳統檢測方法並不適用,所以做出樣品後,想要知道這藥是否真的有效,就得靠「檢測」的臨門一腳來確認。

研發人員一面購入新機、一面也鑽研方法,耗費超過一年時間摸索出一關關的步驟,終於確認核酸藥物「前處理與濃度分析」的獨家心法以及SOP。

第二難關是保存,研發團隊在摸索GMP製程時,發現現行核酸藥物的液態保存效期很短,在攝氏零下20至4度狀態只能放一個月,不利於未來廠商承接與終端使用。

因此研發人員從市面的「抗凍劑型配方」著手,從配方製作的順序、濃度、保存溫度、時間等多項變因,交叉層層比對,將產品從液態變成凍乾粉狀型態保存,發展出「獨家know-how」技術,使核酸藥物在攝氏4度能存放逾12個月,大幅提高商業價值。

藉由工研院開發的「新穎TLR9活化劑傳輸技術」,可將免疫療法的應用範圍從大腸癌擴大至其他種類應用,而且僅需靜脈注射即可,不僅受惠人數更多、治療也更輕鬆。

目前已申請臺、日、歐、美、中國等市場專利,正積極尋找廠商技轉,合力推進臨床試驗,大力邁向商品化。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量子覺知手札/強與弱
下一篇
行銷線上/SaaS續約談判 六大策略留住客戶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