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創新平台/腫瘤消融 五年研發有成

本文共884字

經濟日報 李珣瑛

根據衛福部統計,癌症蟬聯40年十大死因之首。以往常需要進行大手術將腫瘤切除,傷口大、恢復期長且風險高,隨著醫學進步,近年來將腫瘤「消融」的微創手術已成為常見方式。

工研院在經濟部補助下,開發出整合微創手術、超音波影像與演算法的智慧射頻熱消融系統(Intelligent Radio Frequency Ablation,iRFA),將電極針結合超音波影像導引系統直接至病灶進行治療,傷口小、恢復期短,更獲得2023年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銅牌,有望帶動國內醫材產業搶攻精準健康商機。

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專案經理李若屏表示,對於肝癌腫瘤,常將射頻能量透過電極針讓局部組織生熱而壞死的射頻熱消融方式,達到消滅腫瘤目的。

面對肝臟腫瘤型態多樣或腫瘤位於較難處理的位置時,相當仰賴醫師經驗,為避免破壞過多「不該燒的組織、血管或其他器官」,醫師要花較多時間進行術前規劃或多次穿刺完整消融,也間接拉長手術時間。

工研院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補助下,終於克服層層難關,耗時五年開發出智慧射頻熱消融系統。李若屏說,第一關要電極針持續發出攝氏60~80度的均溫才能穩定消融,不過要能做到均溫且消融效率佳卻很難!

溫度太高、太低、忽冷忽熱都不行,主機功率及冷卻水的流速都得邊做邊調整,測試消融效果的「豬肝」幾乎每兩、三周就必須重買好幾塊,花了三年才終於找到各項參數的完美比例。

不過,搞定了溫度,第二關還得克服「漏水」問題。

為了使電極針不至於過燙,針體內部有套精密的水循環系統,但開發初期常漏水、或水壓太大衝破水管,經過一番「抓漏」,研究團隊發現有兩個訣竅,一個是儲存水的「水艙」結構設計,二是密合「水艙」所需的膠水,要用多少的量、塗抹的位置在哪裡都有玄機,「位置差一點就差很多!」技術團隊與廠商來回磨了一年,才終於摸索出解方,將機體結構、膠水配置調整到最佳模式,順利做到防漏水、耐水壓。

李若屏說,耗時近五年開發出這套智慧射頻熱消融系統,適用肝腫瘤、甲狀腺結節治療,未來還可應用於肺、乳房、腎等腫瘤,及心血管治療等治療,手術後傷口小、恢復期短,將有望帶動台灣醫材產業鏈進一步成長。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職感心教練/判讀任務 正確反應
下一篇
管理前哨站/落實執行力 創造績效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