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連續16年,她每筆投資獲利出場,堅守能力圈挑出15檔生活股:錯過航海王從不覺可惜

提要

找出你的能力 從日常生活選好股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3834字

經濟日報 Money錢

編按:作者從50萬元始起步,6年賺到400萬、10年累積750萬資產,她靠同一套選股策略將資產滾到5千萬元!

作者:艾蜜莉

很多人投資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不知道怎麼選股,我常常提醒大家:不懂的東西不要碰,所以選股最簡單的方法之一,就是在自己的能力圈挖掘好公司。

我從 2008 年開始投入股市,用自創方式繳出全勝的漂亮成績單,也常分享心得,有一次,我在上課時,有位學生舉手提問:「我是一位家庭主婦,從來沒有上過班,對外面的世界和產業所知不多……請問這樣的我是否有能力圈?」

我反問她:「妳在生活中有沒有打電話(中華電)?有沒有銀行存摺(中信金)?有沒有吃過豆腐(中華食)?有沒有到過7-11(統一超)買東西?」她都回答說:「有。」

我開玩笑地恭喜她說:「這樣的話,妳至少有4 個能力圈!」沒錯,「能力圈」就在你身邊、投資機會就在你身邊,只不過,你沒發現而已!

食衣住行都能賺 機會就在身邊

我和一般人的能力一樣,平平無奇,大多數人會的普通常識我也會,而需要更多專業知識的先進產業, 像是AI、生技研發……都不是我的領域、更不是我的強項,因此也不在我投資範圍內。

我認為不要做超過自己能力的事、不要去研究自己太難懂的公司,只需要從日常生活中去感受,就可以挖到寶,例如:我會講手機、打電話,中華電信(2412)、台灣大哥大(3045)、遠傳電信(4904)就是可以參考的標的;你打電話就要付錢、你上網也要付錢,它的商業模式簡單、淺顯易懂,當你「知道」電信公司到底「在做什麼」,你就可以試著深入了解、投資!

電信公司除了上述商業模式之外,還是千古不變的寡占企業,再加上營收很穩定,這種公司就是從日常生活中可以參考的投資標的。

如果你是投資小白,千萬不要把自己當成「海底撈」, 你不需要手上擁有幾十支股票,也不需要什麼公司都得知道,你只需要從自己生活中知道的企業去找投資標的,就算只有 3 家、5 家公司也沒關係。

在你的生活能力圈內投資,穩定操作,會勝過擁有你5 倍、20 倍能力圈的人卻亂槍打鳥、沒有一定邏輯,我相信最後你的財富會比他們多!

以我為例,我在選股的時候,會先以台灣 50 指數成分股、中型 100 指數成分股為母體來選股票,因為這就相當於從台灣最大、最強的150間公司中,篩選出好公司,這 150 家公司都是台灣的藍籌股代表。

然而如同我剛剛所講的, 要符合自己的能力圈, 這 150 家公司我並非全部都認識,也並非每一支股票我都覺得好,所以它只是一個池子,我再從中選出 50 家左右─我知道它的產品、我知道它的商業模式、我知道它在做什麼?這樣才算是符合我的「能力圈」範圍的股票,篩選出來之後才組成「艾蜜莉觀察名單」。

仔細看我選出來的股票包括:電信三雄─中華電、台灣大、遠傳; 保全雙雄 ─ 中保科(9917)、新保(9925);以及 7-11(統一超,2912)、中華豆腐(中華食,4205);比對近 10 年金融股獲利排行榜,選出兆豐金(2886)、第一金(2892)、華南金(2880)、合庫金(5880)4 支官股金控股,以及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2)、中信金(2891)、玉山金(2884) 民營相關 4 支金控股。

上述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大家會使用到的服務、也很容易理解的公司。

無法判定好壞 別納入投資清單

如果我們拿朋友來舉例、分類,那些交情好、人品好又值得信任的朋友,自然就是「好朋友」;有一些人,你跟他就是不投緣、也不喜歡,當然就被列為「拒絕往來戶」;還有一種就是不熟悉、但也不討厭,被列為是「點頭之交」。股票也是相同的道理,會被你列為「好朋友」的熟悉產業,就屬於你的投資能力圈。

透過圖表 2-2,我們可以把投資標的分為 3 種:①圈圈內:可以投資,代表自己已知是好公司;②圈圈外:不能投資,代表自己已知是不好的公司;③模糊的邊界:太難理解,代表自己無法判定是不是好公司。

對我而言, 圈圈內的股票, 就是「艾蜜莉定存股」App 中「艾蜜莉觀察名單」的公司(附錄 1);而屬於我圈圈外的股票有 5 種類別,會在章節 2-2 說明。除了上述我能確定是好公司和確定不是好公司的股票外,台股還另外有 1,600 多檔股票,也就是我「無法確定是不是好公司」的那種,這些就是模糊的邊界。所以很多人私訊問我:「XX 股票怎麼樣?」我都會回答:「不知道。」

艾蜜莉的小資致富之道

台股上千支股票,認識的公司只有幾家,很可怕嗎?不知道那麼多股票完全沒關係,只要清楚自己知道、不知道的範圍在哪就夠了,這就是我這麼多年來的賺錢之道!

能力圈可以擴大 並非一成不變

你現有的知識,決定了你的能力圈範圍,但有些領域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來評估,怎麼辦呢?能力圈範圍不是無法改變的,想要擴大能力圈,就需要不斷提高專業知識、投資能力等。

就算現在你對某些領域仍然一知半解,但只要多做了解、多學習,就能建立起那些領域的知識,進而擴大能力圈。我都怎麼學習呢?

首先,看公司年報很重要。我想了解一間公司的時候, 最少會去看近 3 年的年報,如果有時間,就看近 5 年,甚至近 10 年的年報,年報裡有豐富的知識,像是公司未來的規劃、公司治理方針、產品組成與銷售地區、營收等資料與數據。

然後,我會去找那個產業的書籍、期刊論文、線上資料等,通常這類資料比較難取得,可以去國家圖書館找找看,有些產業的線上研究資料也需要付費才能取得。

此外,我也會參與線上法說會,從資訊中去了解一間公司的產品脈絡、營運規劃、財務狀況,大部分的好公司都是本業賺錢,所以產業龍頭很少出現本業不賺錢,卻靠副業賺錢支撐的情況!再加上我選的都是各類產業前 3 名的龍頭公司,而且是有前景的大產業,所以不太存在做假帳的情況,再加上歷史資訊可以幫忙驗證,你的投資勝率自然就會提高。

好公司跌深不敢買 代表超出界線

股神巴菲特曾經說過:「如果你知道了能力圈的邊界所在,你將比那些能力圈比你大 5 倍,卻不知道邊界所在的人要富有得多。」相比於能力圈的大小,是否有自知之明、能否確認能力圈的邊界更加重要!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否在能力範圍内,就表示你已經出界了。

在界定能力和遇到事情的時候,反問一下自己,對於做這件事情,做到要求的程度、取得要求的成果,心中是否有所疑慮。什麼叫有所疑慮?說的通俗一點,就是遇到事情的時候,會不會慌?

舉例來說,近期的大事就是新冠肺炎疫情了,因疫情而火熱的防疫概念股,或是近期流行的 AI 概念股,都沒有動搖我的操作策略,我不會追逐任何概念股,我依舊堅守投資我能力圈範圍內的股票。

拿投資做比喻,如果自己原本認為的、理解的「好公司」,遇到重大利空消息,連新聞也不斷發布不利於這支股票的消息,甚至股價下跌到原本的一半時,你能不能判斷這是暫時性利空?還是永久性衰退?是要趁機加碼?還是要停損?

如果你會因為存疑而到處問人,如果自己完全不會判斷,遇到上述事件就慌成一團,到處去找人問:「XX 股票怎麼了?」顯然這支股票並非在你能力圈內!假設今天中華電信股價腰斬、跌了 50%,我絕對不會覺得中華電信變爛了,我一定是很高興地去撿、進場加碼。

所以,在我看來,能力圈絕對不是馬上擴張得越大越好!就好比我有一個農場,農場裡飼養著牛、羊、豬等動物,還有一片農田,種著小麥、蔬菜、水果等作物,多年來我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但農場外有一片森林,我如果向外開拓,會得到更大的耕作用地,可能會發現森林裡的神祕寶藏……但也有可能,我會遇到野獸而被吃掉,或誤觸獵人的陷阱而受傷。

艾蜜莉的小資致富之道

在擴展能力圈的過程中,我們要更小心地探索、研究,然後再踏出一步。有時候,在還沒做足完全準備的時 候,暫時留在能力圈內也可以。

不被「賺錢」魔力吸引 堅守能力圈更難

此外,我認為比起界定能力圈,堅守能力圈更為困難!常常聽到有人說後悔某支飆股沒有賺到,像 2022 年流行的「航海王」─ 長榮(2603)、陽明(2609)等股票,但這些人大多對航運業一竅不通。其實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沒有得到的,才算是損失,而不在能力圈範圍內,表示不是你應得的,所以也沒有什麼好後悔或可惜!

之前因為工作的關係,我經常可以知道很多台股短線高手正在下單買什麼股票,不少同事們很開心地紛紛跟單,只有我,一次都沒有跟單。有時候同事跟單賺錢,還會請大家吃東西,他們很好奇問我為什麼有錢也不賺?其實我就是堅守價值投資「能力圈」的原則,不懂的股票不要碰我!

很明白當一個人走出自己的能力圈外,觀察的視線就會變得模糊,敏感度會降低,而且資訊不足的公司,很有可能只有經營者才會知道真正的訊息,其他人對這間公司都是未知。

我從 2008 年開始的每一筆投資都是成功出場,為什麼我可以做到勝率百分之百?最大的關鍵,就是我一直堅守在我的能力圈內投資!

如果我為了貪 1 次小錢,而破壞了原則,那麼我未來就可能一次次地破壞原則,成為賺賺賠賠、載浮載沉的投 資人,最終失去了長期達到財務自由的機會!

本文摘自金尉出版社的《艾蜜莉存股術2.0:月薪2.5萬起步 滾到5千萬財富》

作者:艾蜜莉

身為7年級生的艾蜜莉,考過公職當過上班族,原抱持著認真工作就能一路加薪升官直到退休,沒想到卻面臨被資遺的命運。

沒有財經背景的她,利用閒暇時間上網大量瀏覽網路資訊自學投資,不斷地與前輩交流切磋,研究出自己的一套投資邏輯,靠著自創的紅綠燈選股法,利用每月不到3萬元的薪水,讓自己18年內從50萬元滾出5,000萬元資產,實現了財務自由之路!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成立時間於2007年10月。以《Money錢》月刊為核心品牌,其他出版品包括《女人變有錢》雙月刊、理財類圖書和專刊。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月薪15萬只能存7,000元,何時賺夠?他看中產階級的脆弱:為安全感放棄理想人生,永遠只能知足認命
下一篇
離婚後曾懷疑自己...女主管網路交友被騙4,000萬,勇敢跨海追回全額:羞愧的不是受害者,而是詐騙的人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