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買債領息賠到哭?20年理專真心話:投資債券基金,一定要了解的兩件事

提要

投資債券基金,一定要了解的兩件事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3471字

經濟日報 遠流出版

作者: 楊比爾(楊書銘)

很多人認為投資債券基金很簡單—丟著就好了。其實這錯得離譜。若要認真研究債券基金,甚至比股票型基金還難,「鋩角」很多。而最基本的,是要先了解「存續期間」與「收益率」。

存續期間,最早是一九三八年由麥考利(Frederick Macaulay)提出,現多用於衡量一支債券平均多長時間能回收所有的現金流。但當時麥考利提出存續期間的概念,並不是為了計算債券價格與收益率的敏感度,而是為了衡量所有現金流的加權期限。

什麼是存續期間?

存續期間,指的是收益率每變動一個基點(Basis Point,簡稱BP),債券價格變動的百分比。對於任何一支債券,收益率變動一個或幾個基點,都能迅速知道對應價格的變化,從而粗略計算出投資部位的損益變化。

一個基點等於○.○一%。公式為:

債券價格與收益率變動呈現反向關係(收益率上升時,債券價格下跌),如果照公式,存續期間應該是個負值。但市場約定俗成,不說正負號,直接當成一個正數,大家心裡知道就行了。

比較常用的存續期間,指的是「修正存續期間」,能夠表示債券價格變動百分比對收益率的變化,也能快速計算可能的影響。

修正存續期間還有一個重要的假設,即未來現金流量不會隨收益率變化而變化。對於固定利率債券比較沒有影響,但如果是浮動利率債券,比如資產擔保證券(簡稱ABS),這個假設就不成立了,要另外使用「有效存續期間」,不過多數基金月報並不會揭露這個訊息。

債券價格與收益率成反向關係

債券收益率,是由無違約風險債券(一般指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加上有違約風險債券(通常為信用債券)的「風險溢酬」組成。所謂的風險溢酬,也稱「利差」或「信用利差」。使用利差擴大或縮窄來計算可能的資本利得或損失,就可以同時考量無風險債券收益率的變化,會是一個更適合的選擇。

我們可以先用一個較不精確的方式,來理解債券價格變動的概念。

以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為例,這檔高收益債券的存續期間是三.八七年。還有一個重要關鍵: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即便稱為「環球高收益」,但其實「美國高收益」的部位高達九四%,基本上可當它是一檔美國高收益債券。

二○二○年三月二十三日,美國高收益債券指數的利差來到一○八七點。假設這時我以一五一.九四美元買進,當利差收斂到七百點時,此債券基金會漲多少?

以存續期間乘上利差收斂約三百點(即三%),估計報酬率將會是一一.六一%(3.87×3%)。

實際結果如何?以五月十二日,高收益債指數利差是七四二點(即收斂略小於三百點)來看:當日基金報價是一七五.六八,漲幅為一五.六二%。由此可見,摩根環球高收益債券的投資組合績效是非常突出的。

當然,這裡存在著計算的誤差,也包含短時間內收益率大幅變化。此外,我們計算債券價格波動,還要考慮「凸性」。

為什麼會有「凸性」呢?我們知道債券價格愈高,收益率愈低,如果橫軸是收益率,縱軸是債券價格,那這條線就是一條從左上到右下的直線,但實際上,債券價格與收益率的關係並非直線,而是一條凸向原點的曲線。因此,當短時間內收益率有大幅度變化時,用存續期間線性地計算債券價格變動,誤差就比較大了。

債券利差的觀察重點

如果想知道現在高收益債券的價格是貴或便宜,利差也是一個好用的工具。

當景氣下滑或是衰退之際,國債與非國債之間的信用利差會變寬。景氣擴張時,利差則會收窄。如果用經濟學上的理由來解釋,是因為經濟萎縮時,企業收入或現金流都會下降,此時企業債券發行人很難履行償還債務的合約。為了吸引投資人持有非國債,相對於國債的收益率利差必須擴大。相反的,當經濟擴張,企業收益與現金流回暖,公司發行人履行債務合約的可能性愈來愈強。既然違約的機率不高,也就不需要提供太高的收益率。

當利差低於五年平均值的時候,表示現在的高收益債券投資是比較疲弱的,只能收收利息,而且萬一景氣方向反轉,還有虧錢的可能性。

但倒過來說,像二○二○年三月利差擴大到一千點,是歷史上少見的狀況,確實是有投資價值的。但未來利差是否會持續擴大到兩千點,那是另一個問題,必須看實際的情境來判斷了。  

債券基金的報酬與風險

多數人普遍很難找到免費的資源做債券基金的研究,我常用摩根的「市場洞察」(Guide to the Markets)網站來搜集資料。亞洲版含括了亞洲主要國家及全球主要國家的基本面數據,會定期更新經濟數據及固定收益類的數據,每季的圖表報告也以相同的型態展示,甚至連顏色都是不變的,因此,我們可以很簡單地拿過去幾季的資料來驗證或比較。即使是三個月才更新一次的利差數據,對於做債券的投資人來說,一季看上一眼,也足夠了。

更進一步,我們再來談談存續期間與收益率對於各類型債券的影響,以及債券基金的報酬與風險。

各類型債券指數的存續期間與利率敏感度

上一章提到,存續期間的定義是:收益率每變動一個基點,債券價格變動的百分比。我們可先想像,存續期間就像翹翹板,一側有兩個座位,其中一個座位距離翹翹板中心點較近,另一個座位距離中心點較遠。當翹翹板上下擺動的時候,坐在哪個位子的小朋友擺動幅度更大?答案是:比較遠的那個小朋友。

我們也知道,利用存續期間可以預估不同債券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那麼,假設聯準會降息一百個基點(即一%),此時坐在不同位置的各個債券,價格變化會是如何呢?

美國高收益債券的存續期間,大致在三至四年,當聯準會降息一%,高收益債的價格反應大約是漲四%;再看新興市場美元債券,其存續期間是七至八年,當聯準會降息一%,其價格反應就是會漲八%。相反的,如果聯準會升息一%,美國高收益債券將會跌四%,新興市場美元債券的反應則會更激烈地跌八%。

這可能回答了多數人的疑惑,為什麼市場不好的時候,新興市場債券跌幅會大於垃圾等級的高收益債券?這就是「存續期間」翹翹板惹的禍。當對面的小朋友突然從翹翹板上跳開,這一邊坐後面的那個小朋友,就會被重重摔到地上。

解讀債券利差

你可能會好奇,以聯準會降息為例,聽起來是像是無風險利率下降,那利差不就擴大了嗎?利差擴大,債券價格不就跌了嗎?答案是:這發生的機率不高!

前一章提過:債券收益率,是由無違約風險債券(一般指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加上有違約風險的債券的風險溢酬組成。當無風險利率下降,風險溢酬不變,那就是有風險的債券(此指信用債券)的報酬率也跟著下降了。因此,信用債券還是會跟著降息而受惠。除非聯準會是無預警降息,投資人擔心景氣突然惡化,違約風險上升,才會導致利差擴大。

化繁為簡的思考

前面我們反覆提到收益率,又講到降息、升息,更明白了「債券價格與收益率成反向關係」。事實上,你可能聽到更多的是「殖利率」、「市場利率」、「到期殖利率」、「報酬率」等,這些又是什麼?

學理上可能還有一點點差異,但對散戶投資來說,其實這些都不太重要,就把殖利率、市場利率、到期殖利率、報酬率一統江湖,全部認知為收益率即可。在各家基金公司的月報當中都有揭露的「到期殖利率」,其實就是收益率。

以五年期高收益債券為例,在月報中看到的到期殖利率數字如是七至八%,這幾乎可以代表,你買進並持有滿五年,到時候回頭看這五年的年化報酬率,就是七至八%。畢竟債券的基本假設就是,如果債券沒有違約,持有到到期,債券的價格就會回到面額。

因此,持有一籃子的債券,雖然基金經理人會不斷買進或賣出債券,但如果債券都沒有違約,你就可以拿現在看到的「到期殖利率」乘以年期。就是你持有年期的總報酬。且大多數高收益債券基金的持債數量都超過一千多支,就算違約個十支,其實也不大有影響。

補充「票面利率」與「配息率」

除非是去銀行的信託帳戶買「海外債券」,否則大概一輩子都不會看到債券的票面利率,票面利率與債券基金投資,其實是比較沒關係的。

配息率則是多數人都很關心的,許多人聽到配息無敵高,可能就買了,沒有想到「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配息高就代表有相對應的風險。

觀察配息來源是否來自本金,各基金公司都有「配息組成」這個頁面可以查訊,另外,也可以簡單觀察基金的到期殖利率與配息率等兩個數字。如果到期殖利率大於配息率就安全一點,若是相反的狀況,那就代表這支基金配本金的機會很高囉!

本文摘錄自遠流出版的《現在開始就有錢(作者親簽版):改變一生的50個理財法則,教你利用時間複利,站上致富起跑點》 

作者:楊比爾(楊書銘)

Podcast「比爾的財經廚房」主持人,投入金融業二十年,是銀行理專、投資者們的金融教練,培訓超過十三萬人次。事業遍及證券、銀行、保險業,熟稔Old Money的歷史與體質;隨著加密貨幣興起,意識到New Money的可能性,著有《股市投資王》、《錢進加密貨幣》等書。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遠流出版社」除了期許「承先啟後、源遠流長」之外,也有「萬里尋仙不辭遠、不廢江河萬古流」之意。進入21世紀,由傳統出版,轉型創新為紙本、數位、空間三合一的全新知識傳播集團,將持續開發原創內容、創造品牌價值,提供多樣的載體服務,利用多元的展演方式,滿足量身自主的閱讀與學習,為全球華文讀者營造生活視野。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台股2萬點不能只靠ETF 如何空頭不賠錢?
下一篇
台股基金績效遠勝ETF?專訪民營基金龍頭總座:ETF是白飯,基金是炒飯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