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投資傳產股以高力、瑞穎為例,他月薪4萬成千萬散戶:瘋狂無法預測「相對高檔時快出清離場」

提要

系統性計算可能的估值 ╱以時間軸推論較為明確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4693字

經濟日報 幸福文化

作者:陳啟祥

股價 = 獲利(EPS) X 本益比(PE)

如果能推測出公司未來的可能獲利區間,那麼對於股價的變化大致上就有範圍的概念了,這會幫助你在操作時有方向可循,所以如何來推算一間公司未來的獲利呢?

我們一樣可以從不同的時間軸來思考,分成短期、中期與長期,短期的評估用近4 季EPS 加總計算,例如,若現在是3 月,那就是用去年第2 季到今年第1 季的數據,當成評估數據,因為EPS 具有季節性。

以電子業來說,普遍可以看到在一個年度開始時,Q1 因為有過年以及可能的歲修及設備保養,通常會是傳統所謂的淡季,進入Q2 之後則可能持平而或小幅度的回溫,而Q3 則是電子業的旺季,因為客戶會為了Q4 的銷售季預先準備,所以Q3 有可能會出現當年度的業績高點,Q4 則算是拉貨尾端,通常會比Q3 回跌,這就是大致上公司一年的循環腳步。

當然不同產業就有不同的營運模式,這些都是研究的重點,所以如果你用一個季度的EPS 直接乘以4 的話,就會得到錯誤的數字,若以此做為估值推算,當然就會出現誤判,因此用近4 個季度的EPS 相加,會是比較好的方法。

中期的推算則是要推估下一年度的EPS 變化,想要推算一間公司的EPS,有3 個數字必須要掌握,分別是:營收、毛利率、營業利率。

營收表現

公司的獲利來源「基本上」來自營收,業外收益包括賣地、賣樓、賣廠等的交易,只有一次性收入,在評估時通常不會當作本益比的計算標準。

而一整年的營收我們可以從先前提到的產業資訊下手,法說會或是新聞透露的可能訊息,或是接下來整體產業的變化情況。

舉例來說,公司方說明接下來的一年可能會有10%的成長,對比今年營收就能抓出假設的數字當成計算標準,或是有些研究機構會提出對某些產業,未來一年成長率的預期看法,這個也能先當成假設數字。

毛利率變化

通常獲利愈穩定的公司,毛利率的變化會愈小,而獲利不穩定的公司則因為時常在損益平衡線跳動,毛利率的波動會比較大。

另外在營收增加時,毛利率應該也要同步上升,因為生意做大了,能夠分攤的比例就會變多,大家可以參考下圖。

當一間企業的銷貨收入也就是營收增加時,他上升的斜率應該要高過於總成本,所以利益就會隨著營收擴大而往上增加,可能會出現多營收20% 的表現,獲利卻能增加50%,不過這是教科書裡的圖。

就實際面來看,並不會有如此完美的線性曲線,但我們仍可預期營收增加的公司,毛利率應該要能跟上,如果沒有,就要去找出原因,然後評估這個影響因素是否會消失。

另外也要試著掌握毛利率變化的可能原因,包括原物料成本、匯率變化或是資本支出持續增加等,以過去的狀況評估下一年度的毛利率區間。

以瑞穎(8083)為例,1997年創立、2004 年掛牌上櫃的老牌CNC 廠,主要經營的產品是軸承,也稱做培林,軸承是非常常見的機械零組件,有各式各樣的運用範圍,而其中的規格差異也很大。

軸承的功能就如同他的名字,用在轉軸上去承受轉軸工作時所產生的徑向力與軸向力,以達到維持軸心避免偏移的狀況,還能減低平面磨擦及增強平滑度。

觀察瑞穎近十年的毛利率變化,從2011 年毛利率約31% 開始成長,一路來到2016 年最高的42.7%,主因是產品組成中,自動化倉儲設備用的滾輪出貨量增加,該項產品毛利率高於平均,所以不僅為公司帶來營收成長,同時也拉高毛利率。不過2016 ~2018 年的毛利率卻往下降至37.7%,公司在年報說明,主要是因為當時新台幣匯率走升,瑞穎的銷貨地區85% 都是美國,因此在新台幣升值時較為不利,就會出現約一成的獲利影響。

另外,在疫情期間,實體活動下降轉為線上購物,自動化倉儲設備需求爆發,讓瑞穎營收出現大成長,不過毛利率卻來到近年新低的35.3%,主因是瑞穎的報價原先採到岸價,簡單來說就是報價含運費,而2020 年因疫情造成塞港而使得運費大增,這些費用衝高了營收,不過運費是付給船公司,可以想成,原本售價80 元含運費報100 元的商品,現在因運費增加,變成售價100 元含運要報150 元,營收增加50%,但獲利只增加25%,所以拉低毛利率。

從瑞穎的案例來看,如果我們深入研究一家公司的營運狀況,就能推估出公司在毛利率變化上的可能原因,那麼就能藉此評估這些變因是否仍繼續存在,或是有所改變,就有機會先於市場去推測公司接下來的變化。

分析營業利益率

營業利益率的分析方式和毛利率類似,一般來說我比較在意的影響變因有兩項,包括折舊率和研發費。

折舊費用與資本支出有關,如果公司在增加資本支出後,例如擴廠、購買設備等,尚未有新的營收,獲利就會被折舊侵蝕。不過也別因為這樣就放棄研究這家公司,因為如果接下來遇到需求反轉,產能比別人多的公司,又因為折舊而使股價下跌,就會出現很不錯的安全邊際,研發費用也是相同的概念,在景氣低檔時逆向增加研發費用,這些都是未來可能提供更高回報的條件。

有了營收、毛利率和營業利益率的推算後,就可以透過加加減減進一步計算獲利了,這裡不針對基本會計原則做詳細說明,如果對於相關知識還不了解的讀者,建議翻閱初級財報說明的書籍,了解EPS的計算,而從上面說明的資料,可以計算出EPS 可能的範圍,這個數字就能當成操作策略思考的依據,並搭配本益比河流圖去掌握股價變化的可能區間,如此一來,在操作時就有方向可供思考與追蹤。

相較於短期、中期的估算,產業或是企業的長期發展則更有難度,但也並不是完全做不到,只是心態需要調整,因為長期必須掌握的是一個大趨勢變化,而不是單純EPS 的計算,提供3 大方向可以進行思考:

【方向1】新應用帶來全新需求的產業變化

這個想法在5-1 節章也曾提到,最明顯的案例就是這次的5G升級,一口氣拉動了晶圓製造、封測、PCB、散熱等產業,而回頭再看看這些公司的股價走法,常常是話題出來先漲一大波,之後發現基本面沒有跟上,就再緩緩下跌,接著經過幾個月到一年左右的沉澱,產業面開始出現變化。

營收、獲利走向成長,而此時股價才會有第二波的發動攻勢,所以這也呼應前面所提的內容,你要掌握產業長期的趨勢變化一定要有耐心,不論是等它變便宜,或是等它獲利發酵,這也是長期投資者勝率通常比較高的原因之一。

【方向2】法規面的變化

新的法規帶來新的要求,廠商只能配合調整,這也是一種剛性需求,找不到替代方案。

例如新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就要針對排碳大戶進行加稅,此時可能就會出現一波設備更新潮,所以平常在閱讀新聞時,也需要更多想像力,去思考這則新聞會帶來的改變,而這個改變又會如何影響資金移動。

【方向3】全新產品線的開發

另外一個出現長線成長的情況,會是公司有新產品的銷售,並搭上新的產業趨勢,就有機會進入一條長線的成長賽道。

台股有非常多的類似案例,以高力(8996)為例,以金屬熱處理加工起家,產品應用的範圍甚廣,像是汽機車、機械、模具、五金、家電以及國防工業等領域。

2022 年開始與美國氫燃料電池製造商Bloom Energy 合作,為該公司供應電池盒的機構件,因此打開全新的銷售線,這項新產品讓高力出現約三到四成的營收成長,獲利當然也因此而大增,再加上氫燃料電池搭上綠能話題,拉動投資者情緒,讓公司股價出現大幅上揚,這就是全新產品線對公司營運所帶來的新效應。

分析出長期成長的可能原因之後,接下來就可以估算未來營收成長的數字,用產業的年複合成長率當成基準來推估,例如新聞提到法人估某產業年增長率是5%,就可以先用這個數字,再配合該公司的產能及法說會提到的展望進行修正,即能得到對未來規劃的數字。

不過我一定要強調這個數字有很大的機率要再修正,就長期發展而言,我們關心的是趨勢問題,但有時就是會有無法預測的事件發生,例如2020 年的疫情、2022 年的俄烏戰爭,都導致產業出現巨大衝擊,但如果是評估更長期的成長性,你就會知道當事件隨著時間化解之後,就會回歸正常的發展路線,有時甚至會出現跌落谷底的強烈反彈。

以我在2021 年9 月寫在訂閱專欄中的豆府(2752)為例說明,當時因為疫情導致所有民生產業進入嚴冬期,政府為了刺激國內消費而發放振興五倍券。當時我針對有掛牌的餐飲業進行整理分析,豆府集團以韓式料理為主打,其中以涓豆腐最為知名,目前經營的範圍都在台灣,符合個人推斷的振興五倍券受惠股。

豆府在2019 年上櫃後,到2021 年為止,出現約三成左右的年成長率,是表現相當不錯的餐飲集團,不過因為上櫃增資,加上先前有配過股票股利,所以EPS 被稀釋,沒有隨著營收成長而往上,但配息率相當不錯,2020 年賺10.3 元,配9 元。

當時觀察到2021 年5 月時,疫情警報大做,民生活動暫緩,餐飲業的營收出現大幅衰退,Q2 獲利也掉到只剩0.3 元,不過8月營收已回到億元以上,有回穩的情況,後面的月份營收追上來的話,2021 年應該仍有機會繼續成長,而主因就是展店數,以當時的新聞來看,2021 年預計店數15 家,總店數為接近70 家。

我當時認為,以一家還在發展中的餐飲品牌來說,豆府的經營策略屬於穩步成長,不急著求快,而是一間一間店穩定之後慢慢拓展。

我認為這個品牌有幾個重要特色,首先是主打韓式料理,在上市櫃公司以韓式料理為主的公司就只有豆府這一家,有相當的品牌特性,再者旗下的集團品牌有定出不同價位的區隔。

目前以400 元以上的中價位為主, 往下也有300、200、100 多元的品牌, 多元價位的策略很完整,再來是店數規模不大,市占率未來有相當的發展空間,算是處在上升的趨勢中。

台灣對餐飲業的喜好其實就是愛嘗鮮,有新品牌、新定位的餐廳出現時,大家都會想去試試看,喜歡的話就會持續一陣子,不過大概3 ~ 5 年就會開始走下坡,進入撞牆期,所以這時就需要新的品牌刺激需求,豆府目前應該仍處在擴張上揚的階段,所以我當時就陸續買進豆府的股票。

而到了2023 年疫情效應解開後,民生活動全面解封,股市資金瘋狂湧入相關公司,不管是旅行社、飯店、還是餐飲業,都出現瘋逛暴漲,這就是前面說的,當產業面對巨大衝擊後的強烈反彈,但是如同谷底一樣,這種現象會一直持續嗎?過低的情況不會長存,相對的過於強烈的需求也不容易一直持續。在這次疫情的過程中,我們看過許多產業出現這樣的情況,海運、晶圓製造、IC 到民生產業,幾乎都是相同的模式。

因此面對這樣的變革,你要做的是更早一步在市場反應之前思考並且布局,而在瘋狂時出清離場,我們不必想著要賣在最高點,因為瘋狂無法預測,能在相對高檔時脫手,並等待未來的機會,長久下來,你在資產累積的成果,依然會有相同不錯的績效。

本文摘自幸福文化的《逆勢的關鍵:運用「修正式價值投資」,買在股票上漲前》

作者:陳啟祥

臉書專頁「修正式價值投資」及同名社團版主。六年級生,股市經驗18年。中央大學生命科學研究所畢業,曾做過中研院、國衛院的研究助理,以及藥廠的QA (Quality Assurance)工作。

看過人聲鼎沸的多頭氣氛,也走過充滿絕望的空頭谷底,體會到要能在投資市場中找到長久穩定的獲利之道,唯一的方式,就是不斷的吸收並累積相關的知識,融合轉化成自己對一家公司評價的敏感度。喜歡站在原點思考,企業的真實價值是什麼,立於此基礎上,進而能挖掘出還沒被反應的成長股、價值股。

原本是月薪不到4萬元的小資上班族,2018年女兒誕生後,毅然決然請育嬰假離開職場,一邊帶小孩一邊專心經營臉書粉絲專頁,經常發表文章、分享投資心得。

在職期間雖然薪資不高,依然能靠著修正式價值投資將百萬本金翻倍為千萬,即使前波台股大地震,照樣堅持著價值投資的原則,不受市場情緒恐慌所影響,讓整體獲利增長逾三成。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不要踮著腳尖把所有的愛都給別人,幸福,就是豐富自己變的更閃亮,要為下個日常儲備隨時再戰的正能量!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月薪9萬單身未婚,存款為零,問題出在哪?
下一篇
90歲黃媽媽的30坪土地傳承,繼承、贈與、買賣...哪種最省稅?小心多繳270萬「後續出售稅更高」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