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感謝29歲的自己!小助理擬14年財務自由計畫,60歲起月領5.4萬:退休金最怕就是「五光」

提要

14年財務自由計劃 資金配置大公開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4045字

金尉出版社 作者: 粉圓妹

退休生活是數十年的事,現在有幾千萬元退休金,並不能保證保有資產到人生的終點,老後的變數非常多,我害怕存了一輩子的錢,老後腦袋不清楚被騙光,或是親友來借錢、生病變成購物狂花光積蓄,或是突然犯傻做了風險很大的投資,身邊存放太多產財被覬覦,以上情境我簡稱為「五光」,即是騙光、借光、花光、虧光、索光。

其實這些狀況,我們常在社會新聞看到,要如何保全退休金,成為重要的議題,同時要能夠對抗長壽風險、通膨、健康、居住安全等等問題,我把自己老後擔憂一一拆解,找出對應的方法。

把獲利鎖在保險,用長線保護短線

工作時我曾經擔任保險公司的私人助理,很自然地保險成為我準備退休金的工具之一,保險可以解決我的擔憂,老後退休金不會「五光」,考量未來可能持續單身,不想買房綁住自己,希望老後能居住在養生村安享天年,因此需要一個「保證給付」的理財工具,又能解決「活太久、錢不夠用」的問題。

當時收入不高且不穩定,無法負擔養老險(即生死合險,儲蓄險的一種)的高保費,於是先投保了壽險(死亡險),爾後有多餘的儲蓄時,再利用保險轉換機制,補足兩者之間的差額,將壽險轉換成養老險。

2008 年金融海嘯時,股市跌勢之快,讓人措手不及,從高樓跌到1 樓,以為就此停止,沒想到1 樓以下還有地下室,地下室就結束了嗎?原來還有18 層地獄呢!我也有支基金從報酬率100% 以上,跌剩報酬率60% 多,那時我意識到,股市並不會無限上漲,一定要停利,把獲利好好鎖住,也才能成為日後加碼的子彈。

於是我重新盤點手上的資金,擬訂加碼策略,但我們一般人資金有限,也很難做到摸底,根據股市循環時間平均約3 年,我訂了一個3 年的加碼策略,按月增加扣款金額至原先扣款的3 倍,結果不到3 年,只花1.5 年資產就回到原先高點。

我利用「長線保護短線」的策略,將獲利部分陸續轉到養老險把獲利鎖住,如此才不會害怕股市再次震盪而損失,而養老險就是可以按年給付我退休金的工具,直到我上天堂為止。

計劃並執行,才是成功提早退休關鍵

很多人會說:「因為妳在保險公司上班,所以比較懂保險!」在同事眼中我是個低階職務的助理,毫無保險專業知識可言,但是我為了解決自身退休金準備問題,花了很多心思詳讀條款與規則,並且及早規劃、紀律執行,更重要的是我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而不是盲目跟隨明牌,或抄襲別人的方法。

既然方法這麼簡單,為何不是每位保險從業人員都能在43 歲或更早退休呢?至少我任職2 間保險公司,合計內外勤員工共約2,500 人,沒聽過誰做得到,極多數人薪水都比我高,也別說大家都結婚有家室,責任負擔比較重,跟我要好的業務同事,同樣是未婚、相差1、2歲,薪水比我高,當我2011 年宣布退休時,她不但沒有恭喜我,反而說了很多酸言酸語。

當時我採用躉繳保費(一次付清終身保費),有位同事得知後還罵我傻,其實他只對了一半。

化缺點為優點,超前部署的退休理財戰

有家庭生計需要負擔的人,支付的保費最好不超過收入十分之一,而且保費支付期間最好設定在最有經濟能力的年紀,並且用最少的保費去購買最大的保障,徹底發揮保險轉嫁風險的特性與精神,這一部分是對的。

錯的另一半,是因為他不了解我的需求和計劃,也沒看到未來的趨勢,就直接下斷語。

當時我掌握了幾個保險的特性與優缺點,為我打下這場不易失敗的退休理財戰。

① 鎖住利率

很幸運的是,我29 歲(1997 年)醒悟得早,並且即刻採取行動,當時保單預定利率還有6.5%,雖然不是業界最高、最好,但是我身在這家公司,對公司比較有信賴感,可以近距離觀察與監督,確保公司可以做到「保證給付」,畢竟提領退休金是26 年後的事,並且要一直給付40 年以上,公司的營運狀況非常重要。我記得幾年後利率連3 降,真的可說是降到懷疑人生,這是所有從業人員都沒預料到的事。

任職第二間公司時,有次同事從會議室衝出來,興沖沖地叫著我的名字,後面還跟著處經理想看我的反應,原來,公司出了一張新保單,預定利率是4%,他們會議中討論得很興奮,覺得這是千載難逢的保單,試圖想要說服我這個無知的小秘書買保單。

我冷冷的回他們:「很稀奇嗎?我早就有預定利率6.5% 的保單了!」同事說:「妳買的額度一定不夠,可以加買!」我說:「妳錯了,我買得非常足額呢!」如果我晚幾年才頓悟的話,就沒這麼高的利率了,所以,要買得早、也要買得巧!

② 價值金累積快速

由於我當時才29 歲,初到台中工作,收入不是很穩定,如果直接投保儲蓄險,高保費會負擔得吃力,而且把多數薪水都繳保費,鎖在保單裡不能動用,就沒有多餘的資金投入高效率的投資工具。

所以我選擇先投保壽險,幾年後有一筆餘錢,再利用保險公司提供的轉換險種機制,由壽險變更為養老險(儲蓄險),我只要補繳兩者的價值準備金差額,轉換後還是依照舊保單29 歲的年齡來計算保費,保單利率也是依照舊保單的利率計算,對被保險人相當有利。

這裡要提醒一下,每家保險公司轉換保單規定不同,必須視保單條款規定辦理。近年金管會為活化早期壽險保單,並因應老年社會民眾對年金型保單需求增高,敦促保險公司提供保戶轉換保單的機制,不過,轉換後的利率與年齡均以轉換時間為計算基準點,亦即無法得到原始的低保費、高利息的條件,對被保險人不見得有利,而且,業務員佣金低,以致於多數不願意主動介紹這個轉換方法。

③ 躉繳保費節省總費用

然而,保險並不是沒有缺點,通常首年繳的保費扣除公司行政、佣金等費用後,價值準備金會少很多,之後再隨著繳保費而逐年增加。

若想要所繳保費直接進入價值準備金,用躉繳的方式,即會快速累積價值準備金,因為後續公司不需要再寄通知繳費等行政作業,所以被扣除的費用會少很多,不過,為了避免洗錢、變相移轉財產,來規避贈與稅等弊端,現今多數類似險種已取消躉繳的繳費方式。

每一個步局,都做長遠打算

除了上述鎖住利率、累積快速、節省保費這3 點重要優勢外,保單還有每3 年1 次「增額」的權利,每次最高可以增額到原保額的20% 或100 萬元保額(兩者取其低)。

若一開始買的保額不夠高(也可能是一開始能力有限),可以善用這個權利來調高保額,一樣也是用原年齡、原費率計算,只不過,很多人買了保單就忘了它的存在,不會記得當初如何規劃,當然也就不會記得每3年可以去行使的權利,只要超過3 次沒執行增額權,以後就不能再行使,除非遇到結婚、生子等人生重大責任發生時,才會再次啟動行使權。

所以,步入中年後才想起這件事,幾乎是已經超過執行增額權的規定,而我是一個有紀律的人,該在哪一年做什麼事,都會按部就班去執行,累積財富的漫漫歲月裡,每走一步路都要先想著下一步。我早就計劃要利用轉換險種機制,所以一開始分了4 張保單投保,如此可以分批轉換,減輕轉換時一次拿出大筆資金的壓力。

2007 年金融海嘯,經歷了一場雲霄飛車似的紙上富貴後,我發現需要一個保守、保證的理財工具,來存放基金獲利的部分,這時,29 歲買的保單成為資金避風港,配合基金低檔加碼策略,並隨著股市反彈陸續停利,2009 年我展開為期3 年的「資金挪移計劃」,將3 張保單分3 年轉換。

沒想到,2011 年轉換第三張時,我才遞件給壽險顧問,他隨後來電說:「公司10 天後要取消轉換機制,妳是怎麼知道的?」我說:「我又不在你們公司上班,怎麼可能會知道,我只是按計劃執行而已!」

這個停止轉換的消息,讓內部員工一陣兵荒馬亂,大家急著湊錢想搭上最後列車,最後顧問說全台中地區的職員,唯有我轉換的額度最高。還記得上面說我傻的同事嗎?後來得知我如何運用這張保單達成退休計劃時,他惦惦地吞下他的話,無法回嘴了。有時知道不見得能做到,可見理財紀律是多麼重要!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29 歲開始規劃退休,43 歲就財務自由?」短短14 年即可達成?道理很簡單,就如巴菲特所說的一句名言:「時間是一條長坡道,穩定的利率就是雪量,讓時間產生複利效果。」

長遠布局、紀律執行,是致勝關鍵!

我當時29 歲(1997 年)躉繳保費合計不到50 萬元,在2009 ∼ 2011 年分3 次將基金獲利放進保單裡,轉換時補差額約200 萬元,總計投入保單的成本不到300 萬元。自55 歲起每年可以提領14 萬元,60 歲起每年可提領50 萬元,到85 歲平均餘命時,總領金額1,370 萬元,一直支付我到上天堂為止。

我必須強調,我的計劃很難被複製,主要原因是:時間回不去、利率回不去、政策回不去,所有優勢的條件都「回不去了」,現今要用保險作為退休金的準備工具,有極大的挑戰,我個人並不推薦。

但大家要了解的是,成功不是偶然,當時的長遠布局、後來的紀律執行,都是致勝關鍵,我在29 歲穩穩拿到低保費、高利率2 個好條件,在正確時間、做出最好的決定,又利用低總繳保費(躉繳)、依原年齡利率轉換險種、增額權3 個機制取得優勢,把資金做最有利及最有效率的運用。

能在43 歲及早退休,都是靠長遠布局、紀律執行而得到的結果,應該不是單靠「運氣」一言以蔽之。現在發生一件好事,是因為過去做對了一件事!現在的我,感謝29 歲的自己。

本文摘自金尉出版社的《29歲開始做 43歲提早退休:用窮酸皮夾不追求表面富有,拿到退休入場券!》

作者:粉圓妹

29歲意識到自己可能是不婚族,開始為老後的自己安排退休規劃,雖然是低學歷、低薪族,憑著堅定的紀律不間斷地存錢、投資累積資產,43歲時因為不想再忍受職場上的爾虞我詐,雖然比計劃中早7年,還是有能力挺直腰桿大聲宣布:我要退休了!

20多歲以來長達10年時間得靠吃止痛藥才能走路,退休後開始訓練體能,意外領略台灣百岳之美,50歲前攀登52座百岳,不會外語卻勇敢接受挑戰,獨自長征西班牙朝聖之路56天、健行800公里,50+過著「居無定所」旅行生活。

2023年再給自己一個大挑戰,用82天環歐10國、足跡踏遍40多個城市,徒步近1,300公里,淨花費台幣10萬元,再次證明:「不用家財萬貫,也可以提早退休游牧世界!」

她以自身的經歷和大家說:只要付出行動,沒有不可能的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成立時間於2007年10月。以《Money錢》月刊為核心品牌,其他出版品包括《女人變有錢》雙月刊、理財類圖書和專刊。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從電子業轉戰金融業,他50歲月領10萬元配息:及早打造穩定現金流「比努力上班更重要」
下一篇
婆婆說財產全留兒子媳婦,但薪水得交給她管「可以領生活費」,律師:至少有六個陷阱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