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她靠好工作30歲財富自由:「五種職位」讓人累積財富,還能長年賺取被動收入

提要

善用一對多原則,創造高收入職涯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1969字

大是文化 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胡碩勻

編按:作者管理過全球曾經排名第一的尼可拉斯艾波蓋特全球科技基金(Nicholas Applegate Global Technology Fund),並在農民保險公司(Farmers Insurance)管理過債券基金、能源基金和科技基金,這段資歷讓她在30歲左右就達到財富自由。

她的致富方法不是多數人在做的存股、理財賺取被動收入這條路,在採取這些理財方法前,你得先有很大的一桶金,複利才會有顯著效果。所以,你需要一條通往龐大財富的高速公路,這裡有五條路供你選擇:創業投資、私募股權、避險基金、創辦人/高階經理人、企業董事。這五個都是能輕鬆借力使力的終極事業。

因此一定要分析你的事業途徑,這是最重要的長期投資。首先,最好擁有能輕鬆借力使力的地位(要與你的個人特質一致);其次,必須在你能借力使力的產業中,擁有能輕鬆借力使力的地位。再者,在對的時機進入財富的上坡道,把握時機就是一切。

作者建議,在本書推薦的五種職位裡,你人生的職涯目標至少要有兩種以上。出版社邀請我為這本好書撰寫推薦序,正是因為在作者推薦的職位中,我已經擁有超過兩種。

我是幾檔創業投資基金的管理合夥人,同時是多家公司的董監事,此外,我也是會計師事務所所長(相當於一般公司的總經理)。而這些職務如同作者所說,都有一個共同點:全都是以一對多。

作者建議我們要多借力使力、以小搏大、以一對多,其實都是同個原則:善用槓桿。這點我非常認同,並且也身體力行。我經常到處演講,分享我的知識與經驗;出版了幾本書,還經常接受電視、廣播媒體採訪,並長期為財經媒體撰寫專欄文章;此外,我也經常在自己的社群媒體上分享專業資訊。如此一來,我創造出專業的個人品牌,即能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另外,我所經營的創投公司尋找、蒐集案源的方式,是每年舉辦大型且特殊的新創競賽活動。我們曾在臺北101辦過兩次電梯簡報大賽(Elevator Pitch)──你沒聽錯,真的就在全臺灣最高、最長的電梯裡進行新創簡報;近三年則舉辦了X-PITCH 極限簡報大賽。我們每年都在思考創新的活動方式,例如:讓新創團隊在電動車或輕軌、捷運裡簡報,或是用元宇宙進行線上競賽等,2023年則在新加坡的觀光船上舉辦。

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新創團隊報名,這也是以一對多,我們不只能獲取最多新創公司的案源,同時也在一次活動中接觸到許多投資人。這個活動能讓我快速獲取最新科技知識與未來趨勢,對此我總樂此不疲。

而關於本書作者提到的槓桿,我還想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詮釋這個概念。我在財務報表分析的課程中,都會教到股東權益報酬率(ROE),這項財務比例的公式是「純益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其中的權益乘數,是總資產除以股東權益──直白的說,就是股東以財務槓桿的模式賺錢。

一家企業的獲利競爭優勢,通常不外乎三種:第一種是品牌好、獲利高,以財務指標來說就是純益率或毛利率高;但若你的產品利潤沒有非常突出,則可以用另一種方式賺錢,也就是盡量提高公司經營效率,這在財務指標上稱為資產周轉率;如果你的產品服務利潤不高,企業經營效率也算普通,你就得用最後一招──以借力使力的財務槓桿操作。

在公司的資本結構中,股東出較少比例的錢,而向外融資的比例高(負債比例),就相當於以槓桿行為,為公司創造很大的營業規模及利潤。

你一定聽過古希臘物理學家阿基米德(Archimedes)的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舉起整個地球。」不論是公司或個人,善用槓桿(借力使力)都能創造出好成果。

本文摘自【推薦序】善用一對多原則,創造高收入職涯

(作者:臺灣創速(Taiwan Accelerator)董事合夥人、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胡碩勻)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的《開上財富的高速公路:五種職位能使你快速累積財富、先有很大一桶金,展開你的複利人生,長年賺取被動收入。》

作者:艾美.索別斯基(Emmy Sobieski)

一億美元職涯教練、綠色能源開發商GMR共同創辦人,同時是多家科技和基金新創公司的執行長和顧問。擁有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經濟學學士、南加州大學金融MBA學位,也是CFA®特許金融分析師。

艾美有25年的專業投資人經歷,曾共同管理尼可拉斯艾波蓋特全球科技基金(Nicholas Applegate Global Technology Fund,1999年上漲493%,全球績效第一)、是頂尖避險基金帕藍提爾資本(Palantir Capital)三位分析師之一,以及在歐本海默基金(OppenheimerFunds,現為Invesco)管理超過60億美元的科技股投資。

身為機構投資者,艾美曾投入多個不同策略、資產規模與類型的公司。而在她多年職業生涯中,曾與四位億萬富翁密切合作,了解他們獨特的思維與哲學,從中理解累積財富的關鍵,並藉此發展出一億美元職涯的訓練。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 在這裡,我們不斷嘗試著做對的事。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月薪9萬單身未婚,存款為零,問題出在哪?
下一篇
90歲黃媽媽的30坪土地傳承,繼承、贈與、買賣...哪種最省稅?小心多繳270萬「後續出售稅更高」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