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婆婆偏愛小叔,卻說對待老公很公平!長媳養育二兒悟「愛無法量化」:媽媽不必對孩子一視同仁

提要

給孩子愛,比講求公平更重要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2559字

時報出版 作者: 尚瑞君

父母對孩子到底需不需要公平?或是強調公平到底有沒有意義?

未婚前,我從來沒有想過父母對待我們六個手足是否公平,只因為從小到大我總是聽到別人說:「你的爸爸最疼妳,因為妳是你們家最漂亮的孩子!」也許這句話讓我覺得自己已經是家裡的既得利益者,我擁有這些就夠了,而不會去想我缺少什麼,也不會去爭,我過著父母給我什麼我就接受什麼的成長歲月。

訂婚後,我開始跟未來婆婆有比較密切的接觸後,我發現一件很奇妙的事,那就是:婆婆常常會在跟我的對談中強調她對兩個兒子很公平。

對兩個兒子都很公平?但到底什麼是公平呢?

當一個家庭多了一個新的孩子,原本只有先生對太太和太太對先生的兩種關係,但新加入的孩子,孩子跟爸爸有關係的聯結所產生的感受,跟媽媽有關係的聯結所產生的感受;也有從媽媽視角出發的跟孩子關係連結所產生的感受,當然爸爸心中的父子關係也不會跟孩子所感受的一樣。同時,父、母、子三人間還會出現微妙的三角關係。由此可知,這樣的關係是多麼複雜,且會因人感受不同而異的。

如果一個家庭不只一個孩子,而是有兩個孩子呢?

先看兩人關係:

爸爸跟媽媽、爸爸跟大孩子、爸爸跟小孩子。

媽媽跟爸爸、媽媽跟大孩子、媽媽跟小孩子。

大孩子跟爸爸、大孩子跟媽媽、大孩子跟小孩子。

小孩子跟爸爸、小孩子跟媽媽、小孩子跟大孩子。

還有三角關係:

爸爸跟媽媽跟大孩子、爸爸跟媽媽跟小孩子、爸爸跟大孩子跟小孩子。

媽媽跟爸爸跟大孩子、媽媽跟爸爸跟小孩子、媽媽跟大孩子跟小孩子。

大孩子跟爸爸跟媽媽、大孩子跟爸爸跟小孩子、大孩子跟媽媽跟小孩子。

小孩子跟爸爸跟媽媽、小孩子跟爸爸跟大孩子、小孩子跟媽媽跟大孩子。

所以,尋常的一家四口兩個大人兩個小孩,從不同的主角出發,衍生出的就有二十四種關係。

我的原生家庭有六個孩子,加上父母算起來八個人,就有兩百多種關係。而婆婆的原生家庭有八個手足加上父母十個人,如果每個人都從自己當主角,發展出的關係加總起來更有三百多種。哇!這麼複雜的人際交流與互動,在一個家庭裡天天發生,還要分配大家有限的資源和時間,而父母只有兩隻手,一天也只有二十四小時,可以想像父母不是壓力山大嗎?

至於我婆婆,她是家中八個孩子中唯一沒有念大學的,因為她不擅長讀書,但運動神經優異,原本可以保送師大體育系,卻因為她父親覺得念體育沒有前途而反對。也許是無法升學的這個殘念讓她很要求孩子的成績,也或許是她心中覺得父母不夠公平的陰影讓她覺得自己要做個公平的母親。

有時候一直在強調公平的人,往往是因為他發現自己的所作所為其實根本就不公平。我跟先生還在交往的時期,婆婆曾出旅費讓他帶公公去美國玩。在這件事經過多年之後,他突然想起小時候父母只帶弟弟出國旅遊,而讓他留在家陪奶奶。弟弟念大學時,父母也出錢讓弟弟去美國玩。當初讓他帶父親出國遊玩,可能是擔心大兒子以後會覺得母親只偏愛小兒子,所做的補償吧!

在我剛結婚那幾年,婆婆其實對我跟先生有諸多要求,例如很早以前她在外縣市買了兩間房,一間給我們當新房,另一間是要給小叔未來婚後使用,她說給我們當新房的房子,如果我們不住就不能租也不能賣,因為她要留給孫子。但小叔準備結婚前,不願搬到公婆在外縣市的房子居住,婆婆卻選擇讓步,煩惱著要如何在老家附近幫他張羅新房。

我的父母從來就沒有在我們面前強調他們對孩子是否公平,但我們六個手足聊起天來卻都有各自被父母疼愛的記憶,這些被愛的記憶讓我們有自我價值感。即便在父親過世的法事中,四個兄弟姐妹聊著父親比較偏愛誰的話題,他們爭了一輪,才發現最被父親疼愛的二哥和我缺席,彼時二哥已往生,而我則是因在家安胎。但奇妙的是,他們在那場半開玩笑的爭論中,也發現自己在父親心中有不同的位置與重要性。

因為你在我的心中有一個重要的地位,這就是一種被愛的宣示嗎?至少我的手足在父母做法看起來不一定公平的舉措中,還是找到了自己被愛的回憶。

擁有被父母疼愛記憶的孩子,就接收到了愛的能量與能力,這樣他也會學著愛自己與愛別人,而不是一直跟著外面要公平吧?

也許是婆婆太常在我們面前強調她很公平,反而會讓先生回憶起很多小時候其實不那麼公平的事,但其實他小時候也沒有在意這件事,畢竟父母也給了他很多的關懷和愛。父母為什麼要把自己推進追求公平的陷阱中呢?孩子的年齡段不同,性格特質不同,甚至是健康還是生病了都會有不同的照顧需求,我們不是要做公平的父母,而是要給孩子適合的愛與發展機會。

成為母親之後,我沒有在「自己是否公平」的這個問題中打轉,而會思考我有沒有給孩子當下最需要的幫助。我也會透過觀察看孩子喜歡什麼,引導他們說出心中的想法,表達感受。

前一陣子全家重新粉刷,也把住了十幾年的房子裡的東西進行斷捨離的清除。高三的哥哥看著弟弟的房間說:「這個房間好大啊!」

我說:「我們一搬來就一直住在這個房間,東西好多,現在東西清出去真的好大啊!你會覺得弟弟住大房間不公平嗎?」

他說:「不會啊!是我自己要搬到別的房間的,而且我念大學就搬出去了,我的房間也很好啊!」

給孩子好好發展自我的機會,教他們學習如何選擇與承擔,這些事情比給孩子一樣的東西,可能是比「公平」更好的幫助吧!

做為一位母親,真的不需要時時檢討自己對孩子是否一視同仁,因為「愛」不是可以量化的東西,那是一種願意花時間的關心與陪伴,在跟對方全心全意的互動中,彼此有著甜甜與溫馨的感受。至於有形的物質追求與比較,每個人要的本來就會有差異,母親大可以拿掉心中那把尺,就不要再比公不公平了!不然反而在強調物質公平的比較中,模糊了愛的真諦。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的《剛剛好的溫度:面對多重角色的平衡之道,讓愛擁有恰到好處的溫暖》

作者:尚瑞君

是保有赤子之心的大人,是老師家長認同與喜愛的親職作家,是各出版社喜歡邀約一起推薦好書,與推廣閱讀的知識份子。

喜歡學習,喜歡感謝。享受生活,也享受成為母親。育有一對優質的青少年兒子,跟先生經營著高品質的婚姻。

在母親的身分與角色中,徹底感受到女人的柔與韌、苦與樂、彈性與限制。

中興大學(現為台北大學)法學士、中山大學政治所碩士。

致力於推動愛的連結與傳遞,用書寫、演講、授課等不同形式,努力讓真誠、善良與美好,在世間閃亮與迴旋。

著有:《剛剛好的距離》、《剛剛好的管教》(榮獲2021年、2022年博客來親子教養類年度百大暢銷 )、《優雅教養》。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2015年,時報出版邁入第40個年頭。出版品包括文學、人文社科、商業、生活、科普、漫畫、趨勢、心理勵志等,活躍於書市中,累積出版品五千多種,獲得國內外專家讀者、各種獎項的肯定,打造出無數的暢銷傳奇及和重量級作者,引爆一波波的閱讀議題及風潮。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靠每月8萬店租供養一家四口,老張坐擁市價4,000萬房產卻嘆入不敷出:恐怕憂心到75歲
下一篇
90歲黃媽媽的30坪土地傳承,繼承、贈與、買賣...哪種最省稅?小心多繳270萬「後續出售稅更高」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