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媽媽生病每月照護費用4萬多,6子女合設公基金:人情很複雜「錢和事的分工一定要清楚」

提要

關於原生家庭和結婚家庭的錢與事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2202字

時報出版 作者: 尚瑞君

剛結婚時,因為平日工作分隔兩地,我們沒有談如何分配家庭中最重要的錢與事,只是順其自然地處理著每個該面對的事情。直到我在大兒子四個月大時成為全職媽媽後,也沒有跟先生開口要固定家用,只因為從戀愛到結婚這十多年的互動中,我知道他比我更在乎與重視錢,而他又是家中的經濟來源,我需要用錢再跟他開口就好,即便是現在,依然維持著這樣的模式。

小家庭的錢與事可能相對單純,夫妻彼此協調好就好。但我們每個人都有原生家庭,當自己的父母漸漸老邁,就會衍生出很多與錢與事有關的問題。

如果與原生家庭住得近點,父母還可以幫得上忙,不管是金錢還是體力的支援,像是幫忙照看孩子等,這是優點;但如果與上一輩在教養觀念上不同,可能也很難不被干涉,那就是缺點。

像我們一群朋友都是從外地遷居至此,離原生家庭遠,幾乎什麼事都只能靠自己,沒有後援是缺點,但遠離家族的人際紛擾,耳根清靜又是優點。

如果再算上與配偶原生家庭的遠近,其實就是更複雜的問題。但重點是我們自己是不是能看得清、想得開、放得下呢?還有就是有沒有想過或開始為兩家長輩的老後預做準備呢?畢竟,養生送死,是人生無法避免的責任。

年長我四十九歲的父親,在我生子後已經是高齡八十幾歲的老人了。那時他偶有病痛,都是手足相互支援帶去看病。後來弟弟從大陸帶著妻子住進父親家,因為父親金援他開店做生意,他自然也就得承擔更多的照顧責任。

當我父親的身體狀況不穩定到需要住院治療時,門診費用就不只是區區幾百元了,這些錢當然不是由帶父親去看醫生的手足自行吸收,而是兄弟姊妹一起平均分擔。

這幾年長照醫療甚至長照保險引起大家的討論和注意,就是生命週期已經延長到八十幾歲,但是大部分長輩在人生最後幾年的身體健康狀況都不佳,不是反覆住院、出院,甚至還可能臥病在床需要請看護照顧,或是連看護都無法處理就只能送到機構協助。

還有些長輩可能不到七十歲就突然病倒,讓毫無準備的晚輩們措手不及。像是我婆婆平常有失眠的問題,需要藉助安眠藥入眠,除此之外身體都沒什麼大問題,她胃口好,說話宏亮,臉也圓潤飽滿,容光煥發,沒想到突然發現罹患癌症。

記得剛得知婆婆罹癌趕到醫院時,灰暗的病房籠罩著低氣壓,公公婆婆和小叔小嬸全家人看起來都了無生氣,我走到婆婆身邊,她輕輕地說:「我現在只想趕快死!」我走到她身後幫她按摩身體,邊壓邊揉地說著:「媽媽,您這樣說我們會傷心的,妳要好好接受治療,要看孫子長大啊!」原來在我們趕來前婆婆不願意接受任何治療,他們才會萬念俱灰,但我的一番話讓婆婆鼓起勇氣,終於願意接受手術。

當醫生的小叔幫婆婆找了最適合的手術方式,住在附近的小嬸每天都會去探望婆婆或是幫忙換藥。我們雖然周周回去,也幫忙負擔醫院看護的費用,但我其實還有無法做得更多的心理壓力,懷疑自己究竟是不是好媳婦。

直到有次婆婆跟說:「我對妳小叔小嬸的幫忙,比他們幫忙我還多,所以妳不要有心理負擔。你們這樣每個禮拜回來陪我聊天解悶,我很開心,只有跟妳說話我才覺得人生有活下去的希望。他們說妳是我的心靈老師,妳一直做得很好!」

婆婆的那一番話,讓我就像是有了一個定心錨。既然婆婆都看得清,知道住得近的孩子得到比較多的資源,現在他們需要幫忙,自然也是這個孩子與他的媳婦能就近照顧與提供協助。但她肯定與感謝我的付出,我也要懂得放得下心中的壓力,而不該一直擔心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夠。等心情穩定了,才能去回顧與盤整我們兩個媳婦不同的資源與限制。

即便是姻親,也有不同的處境與背景,以及不同的強項與能力,只有各自發揮所長才可以把事情做到最好。

結了婚當了媳婦,我們往往會發現有些事不是只靠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得到別人的肯定與認同,因為這牽扯到關係親疏遠近;而關係的經營,則需要靠雙方的互動與互信,有時候還會牽扯利益糾葛。既然人情很複雜,我們也只能盡量讓事情簡單化,那就是先看清楚錢和事要如何分工。

我在娘家媽媽生病住院時,曾聽到隔壁床的親人向朋友抱怨:「每次婆婆生病都是我來顧,他們只會說他們有工作,還說如果顧不來就找看護啊!但沒有人要幫忙出看護的錢,要我自己看著辦!」她的朋友說:「就是有人不出錢也不出力,只會出一張嘴在那邊說風涼話,妳真的好辛苦啊!」

世間眾生相,什麼人都有,我不知道你身邊的姻親如何,也不明白你的原生家庭支援網是否足夠,但錢和事還是要提早做準備以預防不時之需。像我們娘家在母親一開始發現糖尿病後就開始討論手足一起出公基金的事,在母親狀況開始不穩定後也排了輪值看護的值周表。

母親往生前幾年是住在護理之家,一個月要花費四萬多元,如果由一個家庭來支付,那可能會壓垮一個家庭的生活吧?還好我們有提早做準備啊!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的《剛剛好的溫度:面對多重角色的平衡之道,讓愛擁有恰到好處的溫暖》

作者:尚瑞君

是保有赤子之心的大人,是老師家長認同與喜愛的親職作家,是各出版社喜歡邀約一起推薦好書,與推廣閱讀的知識份子。

喜歡學習,喜歡感謝。享受生活,也享受成為母親。育有一對優質的青少年兒子,跟先生經營著高品質的婚姻。

在母親的身分與角色中,徹底感受到女人的柔與韌、苦與樂、彈性與限制。

中興大學(現為台北大學)法學士、中山大學政治所碩士。

致力於推動愛的連結與傳遞,用書寫、演講、授課等不同形式,努力讓真誠、善良與美好,在世間閃亮與迴旋。

著有:《剛剛好的距離》、《剛剛好的管教》(榮獲2021年、2022年博客來親子教養類年度百大暢銷 )、《優雅教養》。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2015年,時報出版邁入第40個年頭。出版品包括文學、人文社科、商業、生活、科普、漫畫、趨勢、心理勵志等,活躍於書市中,累積出版品五千多種,獲得國內外專家讀者、各種獎項的肯定,打造出無數的暢銷傳奇及和重量級作者,引爆一波波的閱讀議題及風潮。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波動是常態 所有的波動 對交易者都是機會
下一篇
「最熟的親戚翻臉最快」女高管被騙4,000萬,一天餐費100元、住處遭法拍,一年半後奇蹟追回全數金額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