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從基本工資到最低工資 勞資不再喊價、政府不再主導?

《最低工資法》立法有五大重點,包括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等社會經濟指標入法等。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低工資法》立法有五大重點,包括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等社會經濟指標入法等。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本文共1325字

經濟日報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

經濟VIP文章限時開放

訂定《最低工資法》是蔡總統的競選承諾,也是蔡總統兌現勞工政策的最後一塊拼圖。行政院會趕在任期內最後一個會期,火速通過草案,並且送進立法院審查。然而,完成了《最低工資法》立法,每年勞資協商基本工資調幅時,就不再喊價了嗎?政府主導角色就不見?

行政部門的兩大擔憂

外界不知道的是,勞動部預告《最低工資法》草案之後,足足在行政部門躺了五年之久,完全沒有進度,蔡政府對外說法是勞資雙方對於「應」參採、「得」參指標有高度歧異,沒有共識,但真正原因是,行政部門有兩大擔憂。

第一是,一旦立法,最低工資之適用對象未來難保要擴大到非適用「勞基法」的勞工,如外籍看護工,擴大適用壓力就會驟升。

第二是,勞團主張要明訂公式,一旦訂了公式,政府依當下情勢審時度勢的裁定空間就限縮了,反而綁手綁腳,不如現行基本工資審議機制,現行機制讓政府有很大裁量權,想調高就調高,一旦公式訂死了,等於數字就決定調幅,沒得談。

現行機制有彈性加碼空間

一位熟悉基本工資機制的官員觀察,基本工資長年運作下來,勞資雙方對於調升都很有共識,「這是很不容易的一步」,審議會勞資雙方委員都認為,現行機制已經運作得很好,若再新推一個法送到立院,難保中間會殺出一些變數,反而不利現有機制運作。

另據了解,勞動部高層也認為,現行機制可讓政府或者委員針對當下各種情勢,不論是經濟因素或是照顧民生等考量,都有彈性加減碼的空間,更能因應實際情勢之需要。

草案最核心關鍵是新設「研究小組」

攤開行政院會通過版本,最低工資法適用對象暫時沒有擴大,同時的確沒有勞團要求的公式,應參採指標亦僅列CPI,顯示保持最大彈性。和現行機制最大不同、也是草案最核心的關鍵,是新設置「研究小組」,由六名學者及主計總處、國發會、經濟部、財政部、勞動部等五個部會代表組成,屆時一年必須提出兩分報告,一分為每年4月提出當年度1至3月最低工資調升後對經濟及就業狀況影響報告,另一分是審議大會前30日必須提出研究報告及調整建議,以利審議會議討論。

「最低工資法」草案
「最低工資法」草案

官員透露,對於最低工資調幅,研究小組將提出「調幅區間」之建議,但究竟要調多少,還是由勞資政學四方組成的審議委員會討論、斟酌,做最後的決定。「這可以讓勞資雙方喊價不要太離譜,聚焦一點,」官員如此評論。

換言之,勞資雙方喊價、一番角力還是免不了,只是不用從調升30%喊起;而且,政府依然有很大裁定權,而且,轉到「研究小組」事先運作了。

官方仍掌握最大主導權

工總常務理事何語對於現行基本工資機制,他最大批評就是,政府政治考量永遠凌駕在實際經濟情勢上。他舉例,今年9月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會中討論到主計總處預測今年第4季經濟成長率高達5.59%,「在場連學者都不相信」,但還是以此計算基本工資調幅;現在看來景氣沒有明顯復甦,「下次開會要向勞動部反映,第4季經濟成長率根本沒有這麼高,基本工資是不是要扣回來?」何語很不服氣地說。

《最低工資法》草案設置研究小組,理論上,研究小組應就當前經濟情勢做客觀分析與研究,但從其組成成員,官方掌握了最大主導權,並且將要參採的指標,例如CPI指數有很多個,要參採那一項,已先一步在研究小組中被納入了。何語對經濟成長率預測、對主計總處不服氣的心情,肯定還是會存在。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台經院上修今年 CPI 至2.13% 示警輸入性通膨壓力再現
下一篇
4月出口佳 有望連六紅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