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研究:海水溫度過暖 大洋區深海魚恐遇生態衝擊

本文共672字

中央社 記者許秩維台北12日電

台大和中研院組成的跨領域團隊,透過魚類耳石的化石,交叉比對生物多樣性與古海水溫度,證實海水溫度過暖時,大洋區的深海魚類可能面臨巨大的生態衝擊。

台灣大學官方臉書今天分享台大地質科學系助理教授羅立、台大海洋研究所副教授魏志潾和、台大海洋研究所副教授賀詩琳與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研究員林千翔組成的跨領域團隊研究成果,從深海沉積物發現熱帶深海魚類群聚結構與海水溫度變化密切相關。

台灣大學表示,所羅門海位於西南赤道太平洋,研究團隊根據所羅門海的深海岩芯中保存良好的魚類耳石,重建過去46萬年來5次冰期與間冰期的深海魚類組成,並透過生物多樣性統計與古海水溫度紀錄進行交叉分析比對。

根據研究顯示,中層洋帶的各種魚類與海水溫度具有高度動態相關性,當海水溫度較低的冰期來臨時,魚類的多樣性高但總量低;而海水溫度較暖的間冰期時,魚類多樣性變低但總量變高,僅有少數幾種耐高溫的魚類能大量生存,如燈籠魚科及海鰗鰍科的魚類。

另外,研究團隊也發現,在過去海水水溫比現代更暖的「超級間冰期」環境中,魚類的多樣性與總量都急遽下降,探究其中原因,團隊發現魚類的多樣性與總量分別有不同的溫度調適梯度。

研究團隊提到,這項研究是第一個長時間尺度與高時間解析度並存的魚類化石紀錄,也是首次確認熱帶地區深海魚類多樣性與總量,和海水溫度在冰期與間冰期時間尺度有連動關係,同時證實海水溫度過暖時,大洋區的深海魚類同樣極度敏感,並可能面臨巨大的生態衝擊。

台大表示,此研究有助於加深海洋暖化對生態系統影響的理解,並對未來評估魚類群聚可能受到的衝擊,具有重要且急迫的警示作用。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國會改革法案未審完 韓國瑜午夜宣布休息 下周二再戰
下一篇
賴清德520就職演說 4大關鍵元素曝光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