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改善兩岸關係 經貿先行

兩岸關係示意圖。 路透
兩岸關係示意圖。 路透

本文共1406字

經濟日報 社論

賴總統即將上任,未來兩岸關係備受矚目。最近賴總統首度表態,拋出由兩岸執政黨展開對話,希望可以先由政黨溝通對話,解決過去八年兩岸官方管道中斷的問題。但是言猶在耳,在中國大陸尚未回應,陸委會卻又提出「炎黃子孫」只是中國古代傳說,「中華民族」是個沒有必要陷阱的弔詭言論;顯然不願呼應「馬習二會」中,陸方提出兩岸同屬中華民族的論點。

而當在野黨立委訪問大陸後,陸方釋出開放福建居民赴馬祖觀光,以及解除台灣部分農產品銷陸禁令後,陸委會也是負面反應,不願將兩岸關係改善成果歸功於在野黨。

如果未來賴政府仍是採取兩面手法,一方面尋求政黨破冰會談,另一方面卻漠視在野力量以及工商團體改善兩岸關係的進展;甚至沿襲蔡政府時期,動輒對台灣赴陸交流人士羅織罪名。即使有再多創意,也無法化解兩岸的僵局。

另外蔡政府時期金門漁船碰撞事件,以及M503航線界定爭議等多項問題,迄今仍未解決,也使賴政府上台後的兩岸情勢更不樂觀,兩岸關係仍將在喊著「維持現狀」中惡化,甚至還會因突發事件而持續探底。

在經貿方面,我方也一直未有積極做為。中國大陸在去年對台灣長期禁止約2,500項大陸產品輸台,展開貿易壁壘調查,並在去年年底先取消ECFA早期收穫計畫下12項石化產品的關稅優惠。在今年台灣總統大選前,中國大陸又宣布由於台灣沒有任何改善措施,未來將取消更多ECFA的關稅優惠。而在選後蔡政府仍無行動,將上任的賴總統也未表態;大陸國台辦最近又表示由於台灣仍未移除對中國的貿易障礙,將會支持有關部門針對ECFA採取進一步措施。

中國大陸無疑是傳達如果台灣仍然不動如山,繼續實施禁止大陸產品輸台的歧視性措施,將會擴大取消ECFA優惠範圍,甚至有可能廢除ECFA,走向完全「歸零」的結果。

在政治僵局短期難有改變下,賴政府應由改善兩岸經貿關係先行,相信是多數人可以接受的方案。首先應解除部分大陸產品的進口禁令,以降低ECFA面臨立即被取消的風險。政府可以評估先開放對台灣影響較小的大陸產品進口,例如台灣無生產或產量少;或是目前關稅低但進口占有率卻不高,台灣較具競爭力的產品。

其次也可由放寬觀光限制著手,以解決政治紛擾導致兩岸旅遊卡關的僵局。在陸方已釋出恢復福建馬祖旅遊後,台灣也應有鬆綁赴大陸旅遊限制的回應,而非只是停留在批評大陸開放幅度小,台灣並不會跟進的格局。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是未來兩岸互動的另一場域。兩岸申請加入近三年以來,目前仍在隔空抨擊對方不夠資格的階段。大陸以主權因素否定台灣加入CPTPP的資格,台灣則以中國大陸經貿條件不符合CPTPP高標準還擊,兩岸毫無交集,更無助於雙方加入CPTPP。

中國大陸針對台灣對大陸進口禁令,展開貿易壁壘調查,也被解讀為別有用心的指出台灣對中國大陸歧視限制,若在兩岸均有機會加入CPTPP下,將不符合CPTPP對所有成員一體適用高標準開放的規定。基於此,台灣應考慮將對大陸經貿措施鬆綁,做為突破CPTPP僵局的籌碼,顯示即使面對中國大陸加入,台灣符合CPTPP全面開放的決心不變,以爭取更多支持,增加台灣成功申入的機率。

在4月初美中領導人視訊會議中,中方強調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並重申一中原則及反對台獨。在美方制約下,預估賴政府不會有過激言論及行動,兩岸不至於發生激烈碰撞,但雙方在一中原則的歧異仍然無解。是否能由化解經貿爭議開始,做為改善兩岸關係的突破口,考驗賴政府的決心及執行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正視財富分配惡化的警訊
下一篇
公糧收購及老農津貼案 審慎評估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