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貿易表象難掩產業失衡沉痾

貿易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貿易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本文共1389字

經濟日報 社論

蔡總統接見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時,欣慰指出我國出口連續三年超過4,300億美元,今年3月出口達到418億美元,連續五個月正成長,也創下兩年來單月最大增幅;政府會持續做產業靠山、推動各項措施,協助產業提升國際競爭力。總統進一步指出,台灣繼續深化和經貿夥伴關係,簽署「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分別和英、加簽署「提升貿易夥伴關係協議」和「投資促進及保障協議」,積極和新南向及日本等國合作,協助產業開拓更多海外市場。

總統關懷進出口團體值得肯定,但若以幾個月的成長數據,就認為貿易情勢樂觀,並以寥寥幾個內涵有限的貿易協議,來肯定政府開拓海外市場的努力,令人擔心不僅模糊表象下的深沉真相,也可能讓經貿部門繼續忽視其於蔡政府任內近乎「毫無表現」的殘酷事實。

我國首季出口的確表現亮麗,成長率高達12.9%,也讓首季GDP成長率飆升到6%;3月的出口甚至成長18.9%,為近七個季度中的最佳表現。但這其實是受惠於國際景氣復甦、人工智慧(AI)崛起、去年基期偏低所致,和政府近來表現關係不大。事實上,3月份製造業的生產指數年增率只有4.01%,除了電腦電子光學(+15.15%)、電子零組件(+13.27%)以外,基本金屬(-5.69%)、化學材料及肥料(-8.23%)、汽車及其零件(-9.87%)和機械設備(-9.91%)都還是顯著的負成長,多數行業還是一片悽苦,並未看到政府拿出有效對策,輔導資源持續湧向高科技電子,傳產只能自求多福。

眾所周知,出口表現優異的半導體產業,是30多年來朝野共同打下的基礎,特別是培養充裕的理工人才和業界自己的前瞻努力所致。而目前持續擴張所需之人才已無以為繼,用地、用水、用電也都捉襟見肘、問題叢生,若業者未來多被迫到海外投資,出口的優異表現就會走到盡頭。

其次,台灣經濟愈來愈依賴高科技電子業,特別是半導體業的出口,其實是把雙面刃,讓台灣經濟在全球景氣上揚時一飛沖天,但景氣下滑時也會高速俯衝,擴大台灣經濟波動的風險,也增加企業預測營收和規劃投資的困難度。此外,景氣波動擴大會讓廠商增加「非典型」員工比例來因應風險,導致更高比例員工的福利變差、技術累積變弱,絕非可喜現象。甚且,高科技電子業的榮景,很可能模糊其他製造產業的衰退,可能導致決策的延宕或失誤。

其三,在半導體等製造業持續快速發展之下,我國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持續委靡,出口排名長期倒退:2000年全球占比為1.4%、排名全球18,到2023年已倒退到占比0.7%、排名落到29名。在占比和排名雙雙大幅倒退的情況下,政府卻似乎不以為意,迄未提出有力的因應對策,甚至連服務出口的正式統計也付諸闕如;彷彿只要有台積電(2330)等護國神山,創造亮麗的出口數據即可高枕無憂,卻無視占六成就業的服務業績效停滯、嚴重低薪,也造成少子化國安問題。

最後,提升國際競爭力多半要靠企業本身努力,政府能做的其實有限。唯一非靠政府不可的,就是簽署「區域貿易協定」,為企業爭取和國外企業公平競爭的環境。可惜,即將卸任的蔡政府八年來對此可說毫無建樹,上述幾個看來像區域貿易協定的協議,都沒有關稅免除內涵,導致台灣傳統製造業在國際間必須繳交關稅、進行不公平的競爭,故節節敗退而持續外移;喊得漫天價響的CPTPP迄今無聲無息,高利潤的專業服務業(如金融業)困守台灣。

政府若真要做產業「靠山」,請從識真相、去浮誇、說實話、做實事開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碳費三子法須更周延細緻
下一篇
賴政府的財經新挑戰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