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56字
受大型科技股表現強勢帶動,全球主要股票市場頻傳捷報,近半年來表現最佳的境外基金前十強有七席都屬科技範疇。法人表示,AI價值鏈在未來二年內商機有望翻倍成長,投資人可趁勢布局科技主題基金享有長期紅利。
根據晨星統計,觀察近半年全台境外基金績效前十強,有七檔皆與科技股相關,包括百達數位科技、普徠仕全球科技股票、安聯網路資安趨勢、新加坡大華全球科技、百達-機器人科技、摩根基金-JPM美國科和駿利亨德森遠見基金-全球科技領先,皆優於MSCI全球資訊科技指數23.41%。
百達投顧表示,科技題材因為AI應用百花齊放,在經過兩年的「消化期」後,企業的IT支出恢復、雲端支出重新加速,以及半導體受益於個人電腦、智慧型手機、數據中心的周期上升以及邊緣人工智慧科技的發展,大部分投資流向AI基礎設施,隨著客戶群擴展到汽車、生物技術和金融服務等企業領域,市值1兆美元的人工智慧數據中心市場也正在興起,又將推動對新軟體、硬體和半導體的需求。
大華銀投信也指出,隨著愈來愈多公司尋求將AI融入廣泛的產品和服務中,並開始投資以AI為中心的系統軟硬體和服務,AI的採用只會加速,也將成為科技業強大的長期驅動力,預計2026年全球AI支出將達3,000億美元以上。
進一步來說,擁有AI業務的科技公司將從中受益,此外,相關主題有可能影響整個技術供應鏈,例如半導體和雲端基礎設施領域,以及科技公司銷售促進AI擴散服務的機會。
不少人擔心現在科技股是否股價已經過高,但大華銀投信從兩點著手分析,一是就評價面來看,目前全球科技股的估值並未過熱,在經歷2022年的暴跌後,目前明顯的反彈。
儘管與大盤相比,全球科技業的估值較高,但過去MSCI IT指數在2000年科技泡沫期間,指數本益比高達80倍,反映基本面的良好狀態。
其次,儘管2022年利率大幅上升,但科技股的獲利卻出乎意料地具有彈性;有超過九成的美國科技公司在去年中上調獲利預期,去年下半年的產業年增率也從0.4%躍升至4.2%。大華銀投信認為,科技公司透過裁員和收緊支出削減成本,也有助於提高獲利。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