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葉倫訪陸 玉淵譚天:中美經貿交流機制新變化是關鍵

本文共1481字

聯合報 記者謝守真/即時報導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4日起訪問大陸,同時這也是她時隔9個月後再度訪問,並且將成為拜登政府任內二度訪華的內閣官員。大陸央視旗下微博公眾號《玉淵譚天》對此指,美方此行若想不虛此行,要先想清楚幾個問題,即是「堅持還是妥協?」「留給解決問題的時間還有多少?」他認為,美國的「通膨消減法案」將中國排擠出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的想法,昭然若揭。中美經貿領域溝通交流機制的新變化,是關鍵的觀察點。

3日,以央視資深政經記者為身分的玉淵譚天刊出這篇超過千餘字的評論文章,文章中首先提問到,這是堅持還是妥協,「葉倫,為什麼能成為2024年最早訪華的拜登政府內閣官員?」

文章引述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指,去年成立的中美經濟工作小組和金融工作小組,在當下中美經貿關係中發揮關鍵作用的重要機制,葉倫的財政部是這兩機制的美方牽頭機構。過去半年,葉倫所帶領的美國財政部開始在協調對華經貿關係方面承擔更大的責任。

宋國友提到,中美經濟、金融工作小組從去年10月首次會議至今,維持每1至2個月就溝通一次的高頻交流,體現雙方為改善關係並維持對話管道暢通所做的努力。而隨著新工作機制開始發揮作用,其協調領域也自然開始牽涉到過去美國商務部、貿易代表辦公室的範圍。

宋國友認為,中美經濟、金融兩個工作小組在過去半年分別成功舉行三次對話,中美間可談的事情,「開始變得更多且更細緻」。

然而,他指,在此機制越加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一些干擾的雜音也不能忽視。「一些聲音連美國人自己都覺得荒謬。」他舉例,如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此前曾指,若中國電動車在美國高速公路上被「武器化」會發生什麼事,但這種「假設」完全是出於虛構,沒有經過任何驗證。

宋國友稱,類似上述的指控,廣泛存在於拜登政府要與中國展開「戰略競爭」的一面中。表面看,拜登政府執政三年來,試圖營造美國經濟因對中強硬而「受益」的印象,但實際美方提出的目標是否達成,就可得到不一樣的結論。「打壓中國企業,能讓美國的那些老工業區,從中國手中『搶回』工作崗位。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拜登政府應好好想想。

此外,玉淵譚天還提到,「留給解決問題的時間還有多少?」他表示,注意到雙邊經濟關係、合作應對全球挑戰,是先前中美經濟工作小組提到的高頻詞。這兩個詞中有一重疊領域,中美雙方一直在交流,如推動在氣候變遷問題上的合作。而這次葉倫訪華前,外媒稱,氣候變遷問題依舊是葉倫要談的重點議題之一。

實際上,拜登政府上台後,將氣候議題視為外交事務的優先事項,並強調美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領導力。與之對應,美國財政部也很快制定為期4年的部門策略規劃,將應對氣候挑戰確立為五大財政戰略目標之一,「但美國政府的表態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鴻溝。」

文章批,「通膨削減法案」(IRA)有許多條款在明確針對中國。其中,在新能源車的規定,從中國進口電池的新能源車將無法獲得法案中減稅免稅的政策優惠。「將中國排擠出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的想法,昭然若揭。」但問題是,在新能源領域中斷和中國的合作,真符合美國人利益嗎?

文章再指,美國政府為達成政治目的,忽略美國消費者的利益,這些行為,也進一步延緩美國達成氣候目標的進度。「無論是從現實需求或發展的角度去考慮,加強同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合作,都是美國該做的。」

至於經濟角度,文章表示,2024年,全球經濟的成長率預計為2.9%,而著眼於永續發展的綠色投資對於經濟發展影響深遠,綠色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復甦的重要動力。在全球經濟下行的背景下,需要中美在綠色等多個領域的合作來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無論是從美國經濟發展的角度或全球經濟走向復甦的角度,中美合作,都理所當然。」

圖為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路透
圖為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路透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傳大陸官方將召開會議 研議收儲存量房和保交樓等地產政策
下一篇
習普會 喊深化戰略對接 將提升雙邊貿易、融資及本幣結算占比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