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太陽能景氣觸底訊號亮了 矽料雙巨頭砸1,858億元擴產

提要

外界解讀為下波市場回溫儲備新產能

本文共714字

經濟日報 記者黃雅慧/綜合報導

大陸太陽能產業面臨階段性生產過剩,不過,全球最大高純晶矽及太陽能電池片供應商通威股份和大全能源兩大企業,12月連袂宣布砸下合計人民幣430億元(約新台幣1,858億元)逆勢擴產。外界分析,該舉可能為下一階段景氣回升儲備新產能,這或給市場帶來產業景氣底部將近的新訊號。

通威股份25日發布公告稱,擬在鄂爾多斯市投資建設綠色基材一體化項目,總投資約人民幣280億元。但協議書中也列風險提示,項目實施存在不確定性,如因項目生產要素保障不到位影響本項目開工、投產及達產的,項目可調整建設時間;大全能源則在13日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在新疆石河子市投資建設「大全能源硅基新材料產業園項目」。該計劃固定資產投資人民幣150億元。

事實上,自2023年以來,大陸太陽能產業鏈大量新增產能落地,矽料、矽片、電池、組件價格均下降。這對矽料小廠或老舊產線而言已成虧損,很多矽料小廠減產甚至停產,市場出現淘汰賽,而上述兩家公司此時逆勢擴產,引起業界議論。

封面新聞引述通威相關人士稱, 目前太陽能產業鏈價格有相應波動,但涉及到未來行業需求和前景,擴產是主動推進新項目拓展作出的戰略規劃。

中國證券報報導,業內人士表示,矽料產能建設周期需要1.5至兩年,長於太陽能光電其他環節擴產周期。當行業需求端出現變化時,矽料產能的調整往往存在遲滯性。因此,矽料企業提前擴產,有助於在未來行業需求激增時搶占市場。

中國有色金屬協會矽業分會20日披露數據顯示,與年初相比,矽料價格整體降幅已經超過70%;此外,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預計2023年大陸國內矽料產量將達151萬噸,年增86%,到2024年底,總產能將達到370萬噸。也因此,大陸光電太陽能產能過剩危機持續在市場蔓延。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打擊陸企洗產地 美將恢復對東南亞四國太陽能產品徵收關稅
下一篇
習普會 喊深化戰略對接 將提升雙邊貿易、融資及本幣結算占比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