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64字
【閱讀集點 好禮雙重奏】
1點已入帳!
文/林信男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日前訪問中國,似乎大有斬獲。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告,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生產的車型,全都符合中國汽車數據安全相關規定,據傳特斯拉也與百度達成協議,使「全自動輔助駕駛」(FSD)系統,可望進入中國市場。
上述消息一出,立刻帶動特斯拉股價大漲逾15%,4月29日收盤價來到194.05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片歡欣鼓舞之際,WIRED報導卻認為,馬斯克這趟訪中之旅,無法解決特斯拉在中國市場面臨的危機,主因在於,「特斯拉需要中國,勝過中國需要特斯拉。」
中國是特斯拉僅次於美國的第2大市場,但當地新能源車產業在政府大力補貼下,產能暴增,各式新款新能源車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以今年首季為例,特斯拉在當地的銷售量,就下滑了4%。
除補貼之外,中國也幾乎掌握了電池供應鏈,從採礦到電池生產的各個環節。
根據英國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觀察,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鋰、鈷等鋰離子電池所需礦物的開採、提煉領先者,2022年的全球供應占比(鋰、鈷),中國分別達到72%和68%。在前述優勢下,中國業者得以用更低的成本,大量生產新能源車。
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競爭激烈 壓縮獲利空間
不只特斯拉,中國本土新能源車彼此搶食市場,也讓這場競爭猶如肉搏戰,壓縮了業者獲利空間。就連整體新能源車銷量(包括純電動車和油電混合車),連續2年超越特斯拉的比亞迪,今年首季獲利,也較上季大減超過47%。
即使比亞迪第1季淨利達45.7億元人民幣,年增逾10%,卻是2022年以來,最弱的季度成長表現,由此可見中國新能源車價格戰,對獲利能力的衝擊。
《財訊》雙週刊分析,現階段,中國本土超過200家新能源車製造商,正面臨產能過剩問題,規模較小的公司,恐難以為繼。
換言之,特斯拉在中國的競爭對手,已經歷了價格戰「洗禮」,為了繼續在中國市場生存,近期特斯拉也宣布,調降各車型價格。
馬斯克在特斯拉發布今年首季財報時表示,將加快生產平價電動車的進度,而這番說法,也讓特斯拉股價應聲走揚;不過,《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專欄作家洛佩茲(Linette Lopez)不諱言,長期關注特斯拉的投資人,都知道馬斯克的把戲,畢竟交車時間延遲,有前例可循,因此須對任何時間表,持保留態度。
《財訊》雙週刊指出,整體而言,馬斯克的中國行,看似為特斯拉在當地市場,取得新契機;然而,日趨激烈的價格戰、平價車款的推出時間和市場接受度,仍是特斯拉必須面對的挑戰。…
延伸閱讀:
外資喊買進緯創,股價為何跌破季線?2大指標警示投資人小心為上
百億癌症新藥基金有譜 兩方案闢財源!全民健保制度不利新藥納保 台灣癌症醫療落後國際
拜登鞋背後推手 台灣鞋廠隱形冠軍!以越南為基地 來億集團每年開發愛迪達千款新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