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歐洲人較有閒 美國人較有錢 何者較令人羨慕?

本文共1301字

經濟日報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

經濟VIP文章限時開放

歐洲人較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更看重休閒時間。  路透
歐洲人較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更看重休閒時間。 路透
比較歐洲人與美國人是項敏感議題,但挪威銀行投資管理公司(NBIM)執行長譚俊日前便干冒被「出征」的風險,比較了一下大西洋兩岸的差異。

譚俊日前對英國金融時報(FT)表示,歐洲人與美國人的差別,在於企圖心有多強,「我們歐洲人沒什麼野心。我對談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應該小心翼翼,但美國人就是比較認真工作」。

這已是老生常談。1927年出版、卡夫卡(Franz Kafka)身後發表的小說《美國》,書中主角卡爾從歐洲造訪美國,他碰到一名晚上讀書、白天擔任業務員的學生。卡爾問:「那你什麼時候睡覺?」

學生回:「是的,睡覺!我唸完書就會睡了,眼下就先喝杯黑咖啡。」

歐洲人與美國人的做事方式截然不同。

歐洲人較有空閒,美國人較富有。若以偏好何者是個人喜好來推託,只是在逃避問題。有三項客觀指標可衡量社會是否健全,分別是:平均壽命、幸福感、以及能否負擔生活必需品。一個社會也必須能永續發展,可從碳排放、總體債務、創新程度衡量。那麼歐洲與美國,在這些方面何者表現較佳?

美國人工時較長

相較於歐洲人,美國人的有薪假較少,等同於每個工作日多出1小時工時。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資料顯示,在2022年,美國勞工平均每年工作1,811個小時,北歐地區則是約1,500個小時,德國最低,僅需工作約1,341個小時。台灣勞工則是吃苦當吃補,該年度平均工時高達2,008個小時,在主要國家中高居第六。

比起歐洲人,美國人的工時更長。   美聯社
比起歐洲人,美國人的工時更長。 美聯社

由於美國人每一工時的生產力也優於多數歐洲人,因此平均所得也高於盧森堡、愛爾蘭、挪威、瑞士外所有歐洲國家。

隨著經濟發展,美國人選擇賺更多的錢,做出有別於其他國家的抉擇。歐洲人則依循傳統,一旦生活水準足敷所需,更看重閒暇時間,而非追求財富最大化。

滙豐英國執行長昆恩無預警宣布離職,原因是在歷經五年的職場高壓後,需要「休息與放鬆」,取得工作與生活更好的平衡。

根據經濟歷史學家賀伯曼與敏恩的計算,在1870年時,工業化國家每年平均工時超過3,000小時,如今歐洲人的工時已砍半。

歐洲人工時進一步下滑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近期的報告,歐洲人的平均工時在後疫情時代已進一步下滑,主要由育有年輕子女的男性和年輕人所帶動。實際工時與期望工時均同步滑落。報告指出:「如今的年輕父親似乎花更多時間陪伴小孩(或至少覺得有必要這麼做)。各項調查也顯示,千禧世代與Z世代希望工時較短。」

這讓力求上進的層峰人士(如譚俊)感到渾身不對勁,他們希望其他人跟他們一樣這麼拚。這群人熱愛其高薪工作,僱用幫傭協助打理家務,巴望能有多點時間待在辦公室。

然而,工作狂畢竟是少數。多數人並不熱愛自己的工作。根據民調業者蓋洛普對職場投入程度的大型國際研究,美國勞工比歐洲人對工作更有熱情,「然而,即便是在美國企業,也只有約三成人員是全心全意認真投入,其他兩成感到痛苦,並把這種感受傳染給其他人,五成只是來露面,打從心底希望不必上班,尤其是不希望做這份工作」。

簡言之,美國人可能也羨慕歐洲較短的工時,只是其雇主與高昂的健康保險成本,使他們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不過,美國社會大力獎賞成功人士,並嚴厲懲罰底層。這或許也是歐洲最具野心人士都跑到美國的原因之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道瓊4萬點在望 但這次可能又近關情怯
下一篇
ASML執行長傅凱看似高枕無憂 實則面臨三大挑戰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