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點子農場/新聞業存亡的三大關鍵

新聞業存亡的三大關鍵。(彭博資訊)
新聞業存亡的三大關鍵。(彭博資訊)

本文共1295字

經濟日報 吳仁麟(點子農場創新顧問公司執行長)

1969年從政大新聞系畢業之後,魏明光到美國留學和創業。54年後的今天,他捐了1,000萬美元(約等於台幣3億2000萬元)給政大,希望能用這筆錢獎勵新聞教育和新聞工作人員,同時設立類似美國普立茲新聞獎的獎項。

在捐贈典禮上,魏明光拿著一張比他身高還長的1,000萬美金支票海報,媒體記者搶著拍照和訪問他。這樣的畫面充滿了隱喻感,當媒體記者大肆報導這則新聞的同時,對於魏明光所說的:「台灣新聞媒體不斷沉淪,新聞專業慢慢不見,呈現庸俗化、淺碟化」這些話語不知做何感想?

而記者對於這場捐贈的報導焦點,也都聚焦在捐款金額,卻沒有看到任何媒體分析新聞產業該如何因應當前的困局。

新聞人一天到晚觀察批判社會大小事,對自己所處的行業卻說不出什麼洞見和建言。這情況,就像一個醫生沒辦法醫自己的病。

台灣新聞媒體的環境當然不是3億2,000萬元就能改善,與其一天到晚感嘆時不我予,新聞人為何不倡議和警醒社會大眾,不斷讓更多人知道新聞是公眾利益的基石,有好的新聞媒體才會有更好的台灣。

「自美國建國以來,高品質的新聞業就被認為是民主制度運作的基礎。但現在,美國新聞業正面臨Google、臉書和蘋果等科技巨頭壟斷控制的生存威脅。大型科技公司在數位廣告市場的主導地位及其無與倫比的平台能力正在對整個新聞業產生巨大影響。」美國的非營利團體「搶救新聞專業計畫(Save Journalism Project)」認為,新聞的死亡也意味著民主的死亡。

多年來一直獎助調查報導的普立茲中心(Pulitzer Center)也指出,儘管新聞業正在努力尋找可持續的收入模式,但是愈來愈多新聞媒體和有前景的數位新創公司持續裁員。

另一方面,依靠基金會和個人讀者的資助,非營利新聞媒體的影響力正不斷增強。

以上這些美國新聞界正在發生的劇情,很明確的點出新聞媒體生死存亡的三個關鍵字是:「科技」、「新聞專業」和「公眾」。沒有科技,再專業的新聞都無法精準傳達給公眾,沒有公眾的支持,自然沒有資源來發展科技和新聞專業,以上這樣的循環,其實也正是造成今天全球媒體現況的主因。

所以,要找到未來的路,新聞媒體也許可以回到同樣的三組關鍵字來重新思考和想像:

一、科技面向:使用創新工具與平台,如運用科技創新工具和平台,開發更先進、互動性更高的新聞媒體形式,例如虛擬實境(VR)、增強實境(AR)、360度影片等,以提供讀者更豐富的閱讀體驗。將新聞內容更有效整合到社交媒體平台,提高曝光率,同時與讀者進行更即時、互動性更強的溝通。

二、新聞專業面向:提升媒體素養,推動專業的媒體素養培訓,使新聞從業人員具備更深厚的專業知識。並且與其他領域專業進行跨界合作,例如與科技公司、數據分析師、法律專家等,以提升報導的深度和多樣性。

三、公眾:推動新聞素養教育,提升公眾對新聞的理解和分辨能力,讓讀者更能辨別真偽信息,培養理性的新聞閱讀習慣。建立更開放的新聞平台,讓公眾參與新聞的製作過程,提供新聞故事線索、意見和反饋,促進媒體與讀者之間的互動。

透過以上三個方向的努力,新聞媒體應該能夠更好地適應快速變化的環境,提升報導的質量和深度,同時增強與讀者的互動,建立更穩固的公信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行銷線上/打造個人品牌 五個步驟
下一篇
行銷線上/SaaS續約談判 六大策略留住客戶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