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白手起家有錢人的共通思維:不要害怕揮棒落空,練出全壘打就能擊中幸運

提要

有錢人真正畏懼的風險,是錢不再增加的風險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3576字

經濟日報 一起來出版

作者: 泉正人

「有錢人真正畏懼的風險,是錢不再增加的風險。」

「我原本是在地區銀行上班的銀行員,所屬的單位是審查課。這個部門負責站在銀行的立場,根據客戶提供的事業計畫書或財務報表,審查可以給予多少融資,或是要拒絕融資。」

「哇喔,那可真是個氣派的工作。」

「哈哈,只有名字而已。我們一整天幾乎都得面對鐵青著臉找上門來的小工廠老闆。倉庫裡放著一堆賣不出去的存貨,走投無路了才來找我們哭訴求情,而我的工作就是處理好這種場面而已。其中大部分人都無可救藥,明明公司的營運已經岌岌可危,還坐著賓士車來銀行。八成是在景氣好的時候買的車吧,然後以為自己還跟當年一樣,叫我們借錢給他們⋯⋯那些人用錢的方式真的是亂七八糟。」

「用錢的方式啊……」

「對,我想那些負責收款的人,雖然跟我們是同一間銀行,但肯定更加辛苦吧。我們常聽他們抱怨,說為什麼要核可這樣的案件。那些還不出錢來變成呆帳的案件,當然不僅是負責人而已,連審查課的人也得扛起責任。

「一開始我都會仔細讀完事業計畫書,再進行融資的審查,但後來逐漸變成只看擔保品與連帶保證人的部分,因為同個部門的前輩也都是這樣做的。

「因為到頭來,銀行還是得借錢給業者收取利息,才有辦法賺錢。所以慢慢就變成很單純的作業,與其逐一審慎考慮業務內容或未來性,不如直接看擔保的價值,再貸與相應的金額就好。考量到回收作業的話,這是最合理的做法。當事情變成這樣以後,工作價值瞬間就消失殆盡。您知道什麼是存放比率嗎?就是客戶總存款金額中,有多少放款給業者的比率,我們銀行的存放比率是五〇%喔,放款只占了總存款金額的一半而已。我們不是把人家存的錢借出去,而是拚命買進國債,幫忙增加國家的負債。因為害怕有呆帳,所以就算再怎麼具有未來性,只要沒有擔保品或保證人,我們就會拒絕融資。」

「銀行的工作,本來是為了幫助社會而存在的喔。說起來就好像加油站一樣吧,替快要沒油的企業加油,好讓車子繼續跑。跟加油站不同的地方是,並不是加滿油就是最好的,太多或太少都不行,要一邊加油、一邊注意怎樣才能讓引擎的轉速變得最好。」

「但是如果遇到第一次開車的新手,或是車子本身好像快故障的話,也必須要注意能不能夠加油。」

「你在做的事情,就好像汽車檢驗員一樣,負責檢查車子是否有哪些不足之處,以避免駕駛發生車禍。」

聽到老人將銀行的工作幽默地比喻為加油站,我不禁莞爾一笑。沒錯,雖說是打扮得西裝筆挺的銀行員,也沒什麼特別了不起的。

「話說回來……你當初為什麼會想在銀行上班呢?」

「主要還是因為我認為薪水很好吧。我家的經濟狀況不太好,連上大學都得靠獎學金才行,所以我不想再為了錢吃苦,於是就決定到銀行上班。」

「你在銀行的評價如何?」

「我所屬的部門沒有規定的業績標準,所以我不是很清楚地知道,但應該算還過得去吧。」

「大概從工作上手的第三年開始,我就愈來愈常感到不滿。我開始覺得耗在工作上的時間非常無聊。我是那種從學生時期就用功讀書,努力提高成績的人。或許銀行員的工作確實很適合我的個性,但我心中還是有無法釋懷的地方。當然,畢竟是處理金錢的職業,所以我認為自己非常清楚這個社會的機制有多不合理。有錢人與窮人在社會上被對待的方式天差地別,我想要成為有錢的那一方。銀行員或許會被認為是有錢的那一方,但頂多就是個替有錢人工作的領薪一族罷了。當然,畢竟是銀行,薪水比其他行業好,但當我得知自己每天面對的中小企業老闆,賺得比自己多的時候,內心就產生了一股忿忿不平的情緒。」

「沒錢的時候就臉色大變地衝到我們這裡來,一旦事業開始順利了,就一夕之間過起舒服的日子。」

「我不禁心想,如果我有任何一點機會的話,一定能做得更好。」

「你還真有自信啊。」

「我當然知道他們都承擔了相對的風險,但就算是這樣,他們的做法還是充滿缺陷,正因為是站在我這樣的立場,所以更是心知肚明。」

老人的手機又響起了,不過他連接都不打算接。

「沒關係,請你繼續說下去。」

「不,在那之前……你認為風險是什麼樣的東西呢?」

「一種要做出選擇的狀況吧,那個選擇或許可以讓人大賺一筆,但也有可能會損失慘重。」

「不,真正的風險不只是那樣而已。……算了,先不談這個吧。」

我不曉得該如何回答才好,所以只好繼續說下去。

「那陣子我讀了很多書,都是成功實業家寫的商業書或所謂的自我啟發書籍,從IT業界成功實業家的書,到靠拉麵店起家的人所寫的書都有。但那些書並沒有特別起到什麼作用,每本書到最後寫的都一樣,就是『總之,儘早開始就對了。』」

「成功實業家寫的肯定不會有錯。」

「是的,然後還有寫到一點關於成功的祕訣,就是工作必須做自己喜歡的事。但我沒有任何喜歡的事情,能夠讓我廢寢忘食,所以從我就職以來,一直到我成為所謂中堅幹部的年齡為止,雖然始終懷抱著創業成功的夢想,實際上卻過著毫無作為,每天都滿腹牢騷的日子,就像一般的上班族一樣。」

「因為做自己喜歡的事,代表一旦創業以後,生活就會全被那件事給占據了。如果不是非常喜歡的話,是很難堅持下去的。但你不是已經在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了嗎?」

「您說哪件事?」

「錢啊。你是因為喜歡錢,才在銀行上班的吧?」

「……哈哈,或許是這樣沒錯吧。我剛才沒有提到,我的爸爸是普通的上班族,但在我高中的時候被裁員了。

「之後雖然重新找到工作,但因為收入減少,所以生活開銷變得很辛苦。我真正希望的是考上大城市的大學,獨自在外生活,但最後還是選擇了地方的國立大學。在出社會之前,我每天都花兩個小時通勤喔。

「或許就是因為這樣,我才會比其他人更執著於金錢吧。我從大學開始就在想,如果可以的話,希望能賺到比其他人更多的錢。」

老人聽完這段話,便向我提問。

「金錢在我的人生中,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即使說我人生的大半時光,都用來了解金錢的特性也不為過。」

「我剛才沒講完的是,我希望你記住,事物都是一體兩面的。所有事情都一樣,當然連錢也不例外,都有正反兩面,王牌與鬼牌。我們經常只看到其中的一面,但背面卻有完全相反的意義。」

「如果能夠正確解讀金錢正反兩面所具備的意義,相信你一定能夠起死回生。」

「你的父親不幸失去穩定工作,導致你開始認真思考錢的事情。思考錢的事情絕對不是一件壞事。」

「你認為會成為有錢人的那些人,心中所認知的真正風險是什麼?」

「不知道耶,是失去金錢嗎?」

「不,事實上完全相反。有錢人害怕的是錢不再增加的風險。」

「成功人士說的都千篇一律,『做就對了』、『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是一項真理,不過這只道出了事物的其中一面而已。白手起家的有錢人,都有一個共通的思維。」

「人生是有限的,而且人生中的幸運屈指可數。要把握住有限的機會,必須揮棒很多次才行,有時還會很慘烈地揮棒落空。」

「很多人因為害怕揮棒落空,所以什麼也不做,但成功的人發自本能地知道,如果不一直揮棒的話,很難會有擊中的時候。」

「揮棒會變成經驗,逐漸練出打全壘打的技巧,最後隨著幸運的降臨,打出全壘打,這就是他們共通的思維。」

「舉例來說,假設有個搖獎機,裡面有兩百五十顆珠子,其中一顆獎金為一億元,如果想要搖獎的話,一次必須支付一百萬元,請問一般人會如何思考呢?」

「中獎機率是兩百五十分之一,所以不想做這種划不來的事……」

「不過如果想要獲得獎金的話,應該要這樣想才對!」

「只要連續搖兩百五十次,遲早會中獎!」

「當然,如果持續搖到最後的話,就算中獎了還是會虧錢。」

「不過,「在一百次以內搖中大獎的幸運,有可能降臨在任何人身上。」

聽見老人如此正面的思考,我不禁有點想要吐槽回去。「那是因為成功人士已經中獎了,才會那樣想。」

「不不不,這個想法的背後,還藏著另一種思維。」

「如果太晚才開始挑戰的話,能夠挽回失敗的機會就會變少。也就是說,如果等到上了年紀以後才開始的話,成為有錢人的機會就會愈來愈少。所以才會有一種只適用於年輕人的名言,就是我們有失敗的權利。」

「我想確實如您所說,當年的我只會做夢,一心想著如果有那個契機,我也做得到,卻沒試過要主動創造那個契機,結果就這樣毫無作為地虛度了八年的光陰。」

「直到我成為資深銀行員,也順利結婚生子,生活穩定下來的某一天,我再次遇到了那個人。」

本文節錄自一起來出版的《富者的遺言:改變人生的致富格局》

作者:泉正人

日本經濟學院代表、日本金融學習協會理事長,並擔任神戶夙川學院大學的客座教授。2002年,泉正人感受到經濟金融教育的必要性,創辦了金融學院並開創一套完整的教育課程,教授經濟、會計、財產、經濟報紙的閱讀方法,以及理財計畫、股票投資、不動產投資等廣泛領域,目前學生已達73萬人。

泉正人同時經營教育事業、網路、不動產入口網站、咖啡店等數家企業,並經常在世界各國舉辦公益性講座和研討會。同時,他致力於創作啟蒙經濟教育的作品,著書28部,累計出版超過130萬冊,並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出版。其中有《有錢是訓練出來的》、《提早6小時下班的工作術》、《第一次有人這樣教我理財》等多本暢銷書。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致力豐富讀者生命──探索美好想像、創造獨有姿態、分享生活熱情。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靠每月8萬店租供養一家四口,老張坐擁市價4,000萬房產卻嘆入不敷出:恐怕憂心到75歲
下一篇
婆婆說財產全留兒子媳婦,但薪水得交給她管「可以領生活費」,律師:至少有六個陷阱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