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拿100萬買宜蘭40坪房,脫手獲利翻倍!億元達人憶30年房產史:充分體會通膨的壓力

提要

家庭財務規劃案例,購房風險的現實面,吳淡如分享寶貴經驗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1022字

經濟日報 時報出版

文/吳淡如

吳淡如在《人生實用商學院:富有是一種選擇》一書中提出:企業生存的關鍵在於現金流,而對個人來說,尊嚴則源於是否擁有足夠的生活費。

她提出一個讓人深思的觀點——債務在低利時代可能是一種理財策略,但關鍵在於借錢前的還款計劃。這不僅是財務上的考量,更涉及到心理的承受能力。那麼,問題來了:在當今社會,如何在追求財務自由的同時,保持心理的平衡和健康?

理財不只算賬,還需防範風險,做好最壞打算

在現代社會,理解並管理好自己的現金流是一項必不可少的生存技能。當你考慮申請貸款時,不僅要評估所借款項能創造多少價值,更重要的是要確定你能否負擔每月的利息支出。

在這過程中,務必要做好最壞情況的準備。這不是悲觀,而是實際——如果你突然失去部分收入,或遇到緊急開支,你的現金流能支撐多久?理想狀態是你至少要有半年生活費的現金儲備,如果可能,維持十八個月的正常現金流更是理想。

財務規劃關鍵所在,量入為出避風險,先衡量再決策

為何財務規劃至關重要?以這個例子為例:一個家庭,在扣除基本生活費和利息後,每年僅能負擔27萬元的貸款利息。但他們卻買了一套2,000萬的房子,甚至首付也是借款。

當利息上升,年利息增至33萬元,意味著每月多付5,000元。在這種情況下,若雙薪家庭的先生又因疫情暫時失業,再加上妻子已懷孕報喜。這下子真的是驚喜、驚嚇分不清。做選擇前請衡量自己的還款能力。

投資回憶錄,宜蘭公寓翻倍賺,通膨下的智慧

三十多年前,我購入了第一間房子,那時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這間房子位於宜蘭,我當時住在臺北。它是一間公寓,我將其出租給宜蘭醫院的醫師和護士。

除了從租金中獲利外,我還在兩年後以超過購買價一倍的金額賣出。我當時的購買價格不到100萬元,面積有40坪——這個價格令人驚訝,從中可以體會到通膨的壓力。當時買的是一間十多年的中古屋。

買房先思索,居住選擇的關鍵,找尋心之所安

在我二十五歲那年,我獲得了人生的首桶金,這經歷為我帶來了安全感和文青生活的開始。但在隨後的房地產投資中,我遇到了不少挑戰,甚至一次購買了墳墓旁的房子,導致了重大損失。

直到二十年前,我終於找到了一個真正適合自己的家——我現在所居住的這個安靜舒適的老公寓。對我來說,選擇住所不在於炫耀,而是找到一個讓自己真正安心的地方。

對於居住來說,安靜對我至關重要,即使老公寓有它的不便,如需追垃圾車,但這些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對於居住,你最看重的是什麼呢?

本文節錄:《人生實用商學院:富有是一種選擇》一書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2015年,時報出版邁入第40個年頭。出版品包括文學、人文社科、商業、生活、科普、漫畫、趨勢、心理勵志等,活躍於書市中,累積出版品五千多種,獲得國內外專家讀者、各種獎項的肯定,打造出無數的暢銷傳奇及和重量級作者,引爆一波波的閱讀議題及風潮。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從電子業轉戰金融業,他50歲月領10萬元配息:及早打造穩定現金流「比努力上班更重要」
下一篇
婆婆說財產全留兒子媳婦,但薪水得交給她管「可以領生活費」,律師:至少有六個陷阱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