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勞工保險老年給付,60歲提早領未必不划算?達人以投保薪資4.5萬、年資25年試算「我會這樣做」

提要

勞工保險老年給付, 幾歲領最划算?

圖/pixabay
圖/pixabay

本文共1840字

大是文化 作者: 阿福の投資馬拉松

根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我國已於 2018 年轉為高齡社會(65 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 14%),預計會在 2025 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 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 20%)。人口結構的轉變,造成勞保老年給付件數及金額快速增加,政府退休年金的財務壓力升高,想要退休後的生活無須擔心經濟問題,規畫退休金是第二人生的重要課題。

退休金準備有 3 個來源,包括政府的退休年金、工作企業提供的退休金和個人理財儲蓄。在政府及企業提供的退休金方面,很多人其實並不明確知道,自己退休後能拿到多少退休金,或是

搞不清楚,政府勞保的退休年金與企業提供的勞工個人退休金並不相同,甚至總被「勞保破產」這樣的新聞驚嚇不已,然而實際試算出來會發現,兩種退休金加總起來也不是一筆小數目。

退休金老年給付,越晚申請領越多

政府給付的退休金主要提供最基本的退休保障,且為了因應人口老化及少子女化趨勢,而衍生的長期經濟生活保障問題,在 2009 年啟動了勞工保險年金化制度,只要保險年資滿 15 年以上,年滿 65 歲,即可請領。給付方式有一次請領全額及每月給付兩種,而每月給付的金額又有兩種算法:

1. 平均月投保薪資×年資×0.775%+3,000 元

2. 平均月投保薪資×年資×1.55%

平均月投保薪資是按最高 60 個月之月投保薪資平均計算,年資則是按實際保險年資為計算基礎,沒有上限。平均月投保薪資較高或年資較長的人,第 2 式算出來的金額會較高,政府也會直接以較高者按月發放,直到死亡當月為止。

選擇每月給付的人,請領時間最多可提早 5 年,也就是 60歲就可以請領,但每提前 1 年,依原計算金額減給 4%。也可以延後請領,每延後 1 年請領,依原計算金額增給 4%,最多增給20%。

個人專戶退休金,自願提繳可以扣稅

企業退休金依照職業別不同,包括勞退新舊制、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制度。以勞退新制為例,勞工退休金條例於 2005 年 7 月1 日開始施行,雇主每月應提撥工資 6% 至員工的個人退休金專戶,這筆錢一旦提撥進員工的個人專戶中,其所有權就已屬於員工,因此沒有破產問題。勞工也可以每月從工資自願提繳 6% 範圍內存入退休金專戶,這筆提撥金額還會在當年度的個人綜合所得總額中全數扣除,有節稅需求的人可以多加利用。

退休金的請領年齡為 60 歲,工作年資未滿 15 年的人只能一次領回全額,工作年資滿 15 年以上,才可以選擇一次領回或按月請領。勞工退休金專戶有提供 2 年期存款利率計算之最低保證收益率,勞工可在勞工個人退休金試算表網頁試算可領回的金額,且只有勞工本人可以查詢,但實際領取的退休金金額,仍以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的總金額為準。

以平均月薪 42,000 元來試算,投保勞退新制至 60 歲(約 25年),每月只可領到八千多元的退休金;勞工保險老年給付方面,若是 65 歲請領(約投保 40 年),每月可領回約為 26,000元。

兩筆退休金加總起來不到 40,000 元,很難支應老後的生活、醫療、休閒等開支,更別說退休後還有將近 20 年的人生要過(據政府統計,勞工規畫退休的平均年齡為 61.3 歲,國人平均壽命為 79.84 歲),因此必須依靠個人理財儲蓄來補足。

在盤算如何領勞保退休金時,現在大多數勞工都會選擇每月領一次,而不要一次領回全額,因為以臺灣人平均壽命來算,每月給付的總額會大於一次領回。那麼下一個問題就是,幾歲開始請領比較划算?

有些人認為,提早到 60 歲就請領,雖然會被減給 20%,但可以多領 5 年的退休金,感覺可以領到比較多的錢。下面我以投保薪資 45,000 元、年資 25 年試算:

活到 80 歲:

60 歲開始請領,共領回 20 年,總退休金為 3,348,000 元

65 歲開始請領,共領回 15 年,總退休金為 3,138,840 元

活到 85 歲:

60 歲開始請領,共領回 25 年,總退休金為 4,185,000 元

65 歲開始請領,共領回 20 年,總退休金為 4,185,120 元

試算結果發現其實兩者差距極小,因此,若是自身工作、健康狀況較不理想,或是財務狀況急需退休金輔助,可以考量是否提早請領,而我自己的做法是,不管勞保退休金或是個人專戶的退休金,都會等到正常請領歲數才申請,就當做是 60 歲和 65 歲步入新人生階段時,自己給自己的祝賀。

本文摘自大是文化出版的《我的FIRE人生,用ETF月領10萬:5檔核心加6檔衛星ETF,最強月月配息且賺差價祕訣大公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 在這裡,我們不斷嘗試著做對的事。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月薪9萬單身未婚,存款為零,問題出在哪?
下一篇
90歲黃媽媽的30坪土地傳承,繼承、贈與、買賣...哪種最省稅?小心多繳270萬「後續出售稅更高」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