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台美專家呼籲 重視聽篩 預防失智

本文共1027字

經濟日報 黃啟銘

據WHO全球失智症報告指出,全球平均每3秒鐘就新增1名失智症患者,醫療照護成本達2.8兆美元。台灣目前估計超過31萬失智人口,未來將以平均每年增加1萬人的速度持續攀升。為加強國人預防保健意識,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與台灣聽力語言學會昨(3)日特邀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耳蝸與公共衛生中心Frank Lin教授來台,與國內多位專家交流分享,期透過匯聚國內產學界共識,促使國人加深對聽力篩檢與失智預防的重視,透過及早發現高風險因子及矯治,即可降低失智症醫療照護成本及社會成本。

台美醫學專家昨(3)日相聚,聯手倡議「重視聽篩,守護失智」。 黃啟銘/攝影。
台美醫學專家昨(3)日相聚,聯手倡議「重視聽篩,守護失智」。 黃啟銘/攝影。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現象而不是正常老化,有些甚至可預防的。」Frank Lin教授研究團隊,曾深入追蹤639名36至90歲的民眾超過十年,研究顯示未矯正的聽損會加速大腦萎縮與其他大腦的病理性變化,輕度聽損會使失智症風險增加一倍,中度損失會使風險增加三倍,嚴重聽損患失智症的可能性要高出一般人的五倍。

台灣產學界與醫界透過倡議,期盼國內能將成人預防保健檢查項目應納入聽力篩檢。 黃啟...
台灣產學界與醫界透過倡議,期盼國內能將成人預防保健檢查項目應納入聽力篩檢。 黃啟銘/攝影。

面對這波強勢的「失智潮」,長期推動失智症照護服務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劉建良主任,在以社區為中心的醫療照護過程中,認為做到「全人照護」有絕對必要,除了飲食與營養、情緒、生活照顧之外,聽力與社群互動也不可或缺,對於失智程度的延緩也有相對助益。

台大醫院耳鼻喉部劉殿楨教授指出,65歲以上長者因為聽覺毛細胞老化,每三人就有一人可能有聽損狀況,生活中除了有漏接電話、社交困難外,還可能因為聽不到交通號誌聲、警示聲等而有較高的危險。建議從聽力開始發生退化徵兆的50歲開始,每年要做一次聽力檢查,了解是否有聽損症狀,如果有聽損超過40分貝可能影響生活及有安全疑慮時,即可採用助聽器輔助介入,最大化地減少聽力下降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台大醫院耳鼻喉部劉殿楨教授與陽明交大神經科學研究所張立鴻副教授,分別對於失智症照顧服務聚焦「全人照護」、正常聽力維持正常社群互動; 建議從聽力開始發生退化徵兆的50歲開始,每年定期聽篩; 聽損為社會孤立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而經常感到孤獨的人,大腦老化速度聽長比其他高齡者來得快。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張立鴻副教授同步表示,認知領域通常分成社會互動與社會連結。年紀增長的過程中,社會互動與社會連結也可能會隨之減少。而聽力損失通常是社會孤立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經常感到孤獨的人,大腦老化速度通常比其他高齡者來得快。

論壇交流熱絡,台灣產學界與醫界透過倡議,期盼國內能將成人預防保健檢查項目應納入聽力篩檢,甚至擴大成人、老人聽損補助政策,這將能降低失智症醫療照護等社會成本。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醫學中心研究:Proentry胜肽遠離過敏新發現
下一篇
胸腔病院護理精神 深獲衛福部肯定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