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學者:因應印太戰略及武器籌獲 國軍微調作戰戰略

本文共1020字

中央社 記者游凱翔台北12日電

112年國防報告書今公布,擔任諮詢審議委員的學者分析,國軍「防衛固守、重層嚇阻」軍事戰略構想未變,但微調「作戰戰略」,加入向外延伸防衛縱深及建構國家韌性,目的是因應美印太戰略、配合武器籌獲。

國防部今天公布「民國112年國防報告書」,這是俄烏戰爭爆發、中共對台軍演後首次公布國防報告書(前次於110年公布),格外受到重視。

外界關注在區域情勢改變下,國軍的軍事戰略是否調整,根據國防部長邱國正在報告書序言提到,「國軍秉持『防衛固守、重層嚇阻』軍事戰略構想,向外延伸防衛縱深、向內建構全社會防禦體系及國家韌性」,代表「軍事戰略」未改變,但「作戰戰略」的細節稍加微調。

報告書第二篇章「國防戰力」第三節「軍事戰略」中,提到「防衛固守,確保國土安全」與「重層嚇阻,結合區域聯防」2大作戰戰略。

防衛固守部分,為確保台灣足以應對外在軍事威脅,因此致力強化國防戰力與韌性、建構完整不對稱戰力、提升戰力防護,結合全民防衛總體力量,強化作戰持續力。

重層嚇阻以不對稱作戰思維,就敵情變化加強戰術戰法研究,利用海峽天塹及地理環境,構築多層次防禦縱深,向外延伸打擊範圍,以打亂敵軍作戰節奏、增加多重失敗風險,嚇阻其不輕啟戰端。

擔任112年報告書諮詢審議委員的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接受中央社訪問分析,國軍整體戰略仍以「防衛固守及重層嚇阻」為主,但具體的防禦戰術,則隨著國軍即將籌獲新的武器儎台,以及面臨國際局勢變化及共軍實力更迭,進行機動調整與改變。

林穎佑指出,國防報告書這類政府發行的國防文件,有「外交」及「指導性」兩個重要目的,不僅對內溝通,也必須讓國際知道「國軍在做什麼、改變了什麼」,且在俄烏戰爭、中共軍演後,全世界都在看台灣的態度與實際作為,因此對於中共威脅、國防戰力、制度改革等內容均有大幅增加。

同樣擔任報告書諮詢審議委員的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接受中央社訪問時持相同看法,軍事大戰略未改變,但針對威脅樣態,軍方調整「作戰戰略」,類似刺蝟、小鋼炮概念,並給予各軍種作戰目標,進而據此演練,因此相關構想可從近次演習或制度革新上可觀察得到。

蘇紫雲分析,在作戰戰略階層可概分4個重點,分別是「戰力保持」、「戰術反制」、「友盟合作爭取縱深」、「外線作戰決勝」,透過備援及複式系統確保指揮不中斷,結合美國印太戰略向外拓展防衛空間,同時發揮海峽地理優勢,運用高效能艦艇、機動飛彈車及無人載具等機動、遠距能力精準制敵。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美國會議員:珍奶源自台灣 要讓每個人知道
下一篇
避免淪詐騙工具 打詐專法四面向管理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